酒令,其实就是古时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喝酒时助酒兴、活跃酒筵气氛的主要手段,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也可以自由选择,因此,酒令既是文化入酒,更是酒中文化,而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

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完全是在酒宴中维护礼法的条规。在古代还设有“立之监”“佐主史”等令官,这些官就是酒令的执法者,所以最初的酒令是限制饮酒而不是劝人多喝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才演变成为酒席间游戏助兴的活动,丧失原有的礼节内容,渐变至酒酣耳热时比赛劝酒的助兴节目,最后则归结为罚酒的手段。

春秋战国时,人们饮酒的风俗和酒礼有所谓“当筵歌诗”、“即席作歌”,到秦汉期间承前代遗风,人们在房间联句,即席唱和,天长地久,词语日渐丰富,作为游戏的最初酒令也就产生了。唐宋两朝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酒令至此也得以长足发展,到明清时期则进入全盛的高峰期,品种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更加丰富。举凡这世上有的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剧、小说、中药、月令、八卦、骨牌,以及各种风俗节令无不囊括入令。清人俞敦培的《酒令丛钞》把酒令分为古今、雅令、通令、筹令四种,当代人何权衡等编著的《古今酒令大观》把酒令分为字词令、诗语令、花鸟虫鱼令、骰令、拳令、通令、筹令七类,今人麻淑云等编著的《中国酒令大观》将酒令分为射覆猜拳、口头文字、骰子、牌、筹子、杂类等六类。其实相对而言,酒令就其流行范围可分为书本知识丰富的文人雅士们流行的雅令和普通民众流行的比较简单的俗令。

俗令:不难理解,就是指通俗易懂、简便易学,无论文化高低,都可以很快操作运用的酒令。俗令大致可分为拳令、骰
令和通令三种。
拳令,又叫划拳、猜枚、猜拳、拇战,乃是最常见的酒令,适用面广,不受文化高低的限制,技巧性较强,并留有斗智余地,而且划拳高声喊叫,最易使人兴奋,极具竞争性。拳令花样很多,最常见为两人对猜,此外还有“擂台拳”,即自饮一杯,高坐宣战;“空拳”,即两人划拳不饮酒,让席间其他人饮酒,若平局便让左右邻饮酒,若所出手指和所叫数目相同,名为“手口相逢”,大家共饮,猜中则不算;“通关拳”,一人分别与席中每个人划拳,犹如闯关一般,方法分别是“赢通关拳”“输通关拳”“无胜负通关拳”。另外还有“霸王拳”“一字清不倒旗拳”“七星赶月拳”“走马拳”“状元游街拳”“喜相逢拳”“连环拳”“一矢双雕拳”等。

骰令,是古人常用的酒令之一。以骰子为行令工具,用骰多少,依令限数,因人因时而定,少则一枚,多达六枚。此令不需要什么技巧,简便快速,偶然性极大,最受豪饮者欢迎。骰令名目繁多,如“猜点令”,令官以骰筒摇两枚骰子,摇毕置于桌上指定人猜,猜中令官饮酒,不中猜者饮酒;“六顺令”,全席轮摇一枚骰子,每人每次摇六回,边摇边说辞令:“一摇自饮幺,无幺两邻挑;二摇自饮两,无两敬席长;三摇自饮川,无川对面端;四摇自饮红,无红奉主翁;五摇自饮梅,无梅任我为;六摇自饮全,非全饮少年。”还有“事事如意取十六令”,合席用四枚骰子轻掷,以总点数计,得十六点者免饮,少于十六点自饮,多于十六点对家饮,所饮杯数,以多于或少于十六点数为准;另外还有“正月掷骰令”“长命富贵令”“歌风令”“连中三元令”“锦团圆令”“并头连令”“卖酒令”“赏雪令”等等。

通令则有很强的随意性,只要有约在先,即可随席而择,如猜单双、猜有无、打老虎杠子、击鼓传花、说笑话等等。

雅令之意便是指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所行的文雅酒令,大多是争奇斗巧的文字游戏。也是斗几只、逞才华,比试思维敏捷与否的智力比赛。自然,文人的酒令也是为了活跃气氛,以求宾主尽欢。为此目的,酒令中新颖奇巧的文字令层出不穷,包含了经史百家、诗文词曲、瘦词谚语、典故对联以及即景等文化内容,而有些酒令也确实颇具文化特色,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字令,字的字形结构为文人们在字词令上争奇斗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字令有拆析离合、移字换形、交易增损、音义异同、像形指事等诸项。如“一字藏六字令”,举出一个字,要求能将该字分成包括本字在内共六个字,合席轮说,说不上则罚。如“章”字,即可分为“六”“立”“日”“十”“早”及“章”;“一字中有反义词令”,举一个字,要求该字是由两个反义词构成,合席轮说,说不上罚酒,如“斌”,“文”与“武”相对,“俄”,“人”与“我”相对等等;“一字五行偏旁皆成字令”,每人举一字,要求这个字的上下左右加上“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字都可成字,如“佳”可变为锥、椎、淮、堆。还有“横竖均字之字令”“拆字对令”等。

诗令,中国诗歌丰富,浩如烟海,借诗语为酒令自是文化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势,如“天字头古诗令”,要求每人吟诗一首,起句第一字必须是“天”字;“春字诗令”,每人吟诗一句,要求“春”字在句首,或依次排序而下;“七平七仄令”,每人吟七言诗一句,要求七个字都是平声字或仄声字。在诗语令中还有雅对一格,要求更严,难度更大,普通人根本不敢问津。有些酒令是极难的,但难中更见才情,令人叹赏。《西湖佳话》一书载:苏轼、秦观、黄庭坚、佛印四人在湖舟会饮,苏轼出一酒令:要一种花落地无声,接一个与这种花有关系的古人,这古人又须引出另一古人,前古人问后古人一件事,后古人要用两句唐诗作答,要求前后联贯,不许硬凑。

苏轼令道:

“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白起问廉颇:为何不养鹅?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秦观接令道:

“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鲍叔:如何不种竹?鲍叔曰:只须三两杆,清风自然足。”

黄庭坚应令道:

“蛙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孔子问颜回:因何不种梅?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佛印接令:

“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宝光问维摩:斋事近如何?维摩曰:遇客头如鳌,逢僧项似鹅。”

四则酒令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极具自然韵律,堪称令中妙品。除此外还有“干支诗令”、“数目诗令”、“乐器诗令”、“花名诗令”、“有口诗令”、“无口诗令”等等,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雅令中还有酒筹令。酒筹需提前制作,临席摇扯,对口即饮。一般镌刻唐诗、宋词、元曲名句及名贤故事,筹下注明饮酒对象及数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花风令”、“名贤故事令”、“唐诗酒筹令”、“《西厢记》酒筹令”等。

饮酒本就是为了高兴,而酒中行令更是乐事一件,至于饮酒行雅令,历来便被视为风流韵事,使后代文人乐此不疲。

酒令延续千年,几经发展,早已变为一种表现人类才华与智慧的一种形式,成为中国所特有的酒文化之一。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周莉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