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之于男人,如同想象力之于诗人,珠宝之于女人,它是篆刻在灵魂深处的图腾。
高兴时,“会须一饮三百杯”;落寞时,“举杯邀明月”;忧愁时,亦可“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有人说:“男人如酒,瓶壁标定的度数,衡量不出真切的感觉,非得亲口品饮,才能探出他的深浅”。海量的“酒神”自当“白日放歌须纵酒”。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几乎每个章回中都有关于酒的描述——仿佛男人的骨子里被打上了酒的烙印。
男人喜欢喝酒,酒成为朋友、兄弟间的纽带,三五好友小酌几杯,自是豪情万丈,肝胆相照;正式宴席中还要行酒令,推杯换盏,一醉方休,释放他们身体里的野性;也可温酒煮茶,围炉夜话,漫话古今。酒是漫漫人生路上邂逅的最好媒介,是弹奏高山流水的锦瑟琴弦。
有人认为,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男人的历史,也是一部热血与酒的历史。从杜康到伏特加,从红高粱到白兰地,不难从历史中闻出它们的酒香。有了酒,男人才能在五千年的辉煌里行走,驰骋于火药味与酒气混杂的风云间,纵横于或豪放或婉约的唐诗宋词中。如果把男人的比作燃烧的烈火,那么,酒就是点燃这烈火的火星——这火星燃出了诗百篇的绚丽,燃出了龙飞凤舞的狂草。酒是男人的诗,是男人的翅膀。酒与男人,构成了这世界的阳刚之美。
喝酒的男人重情
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性格拘谨,而适量饮酒,让人更容易吐露真情。不喝酒时,情感更趋向理性,说话很难“掏心窝子”;而三杯两盏酒下肚,人人都打开了话匣子,待到酒酣耳热时,水到渠成地就找到了许多共同话题。
因为酒能传情,才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说:和爸妈喝酒,喝的是温情暖暖,诉说感激之情;和恋人喝酒,情投意合,喝的是深情款款,倾诉缠绵之语;和兄弟喝酒,喝的是忠肝义胆,吐出的全是推心置腹的信任和托付……
说起饮酒与重情,自然要提到周恩来总理。坊间流传着他与酒的许多趣闻,每一则都是席间酒后的必备谈资。周恩来酒量极大,堪称“千杯不醉”,但一生中曾有过三次醉酒:第一次,是在他与邓颖超的洞房花烛夜的婚宴上,周恩来情绪极好,对于敬酒来者不拒,结果喝醉了;第二次,是在1954年初出席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之前的莫斯科,周恩来喝酒太多,加之过度劳累,以至于当场呕吐,事后他向中央作了检讨;第三次是在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来时,周恩来与出席宴会的所有志愿军代表几乎都碰了杯,稍后又带着醉意跳舞,最后被抬进了休息室。
周恩来性情至真,乐于饮酒,可以为了工作滴酒不沾,也可以为了工作狂饮;有时兴起自饮,也时常替毛主席“挡酒”。总理的爱酒故事说不完,也许正如国人常说,“酒品即人品”,人们对于周总理饮酒故事的津津乐道,大约更是源于那一种全民的爱戴。
喝酒的男气豁达
喝酒的男人普遍健谈,有更开阔的胸襟、接纳众人的心态,历数豪放派的大诗人,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是好酒之人。“一饮一斗心浩然”,好酒之人多半会告诉你 “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醉笑陪君三万场,不用诉离殇”,“烦愁琐事大可不必放在心头”。
说起豁达、豪放,就不得不说李白的狂放洒脱,大约满足了中国文化对饮者最美的幻想:要么不醉,醉便要醉得像“酒仙”——可以仗剑,可以挥毫,不羁起来天子不应,任性起来千金换酒。悲情可如太白:“愁来饮酒两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涤荡千古愁,流连白壶饮”。自信也可似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余光中曾说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不知是饮酒成就了诗仙,还是赋诗扬出了酒仙的名,总之,李白就像是酒神赋予中华文化的礼物,千年来成为至美的谈资。
喝酒的男人真实、简单、勇敢
喜欢喝酒,是真性情的一种表现,试想,如果一个人永远保持克制,生活如带着假面具一般,人们大多数会远离那些淡如水般的“完人”。所以,明末名士张岱才会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中国自古就有“酒胆”一说:一是说敢喝酒,一是说喝酒后更容易无所畏惧。
这里有一个故事,许世友是真性情的表率,刘昌毅则是“酒胆”的最好体现。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广西前线,许世友是司令,须选个副司令。许世友捏着下巴踱步,终于点出一个名字:“刘昌毅现在怎么样?”
旁边的参谋回答说:“可能快退下来了,听说已经半休……”没想到许世友马上回了一句:“这一仗不让他打,以后就打不上了。就请他来!”许世友虽然点了将,心里也犹豫:“但愿他宝刀不老。”
当时,刘昌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被许世友请来广州。人看上去还是老了,但双目炯炯,心气很高。谁也没见过许世友询问刘副司令的身体状况,更没见许世友和他谈对于现代战争有什么研究和考虑,只让准备酒。
喝掉三瓶酒,还让上酒。开始只是叙旧情,回忆当年的九死一生。喝到后来,两人已是无话不说,争论抬杠。
许世友酒气逼人地问:“酒喝三瓶了,还敢开瓶吗?”刘昌毅豪气冲天地说:“天下没有会喝不会喝的事,只有敢喝不敢喝的人,九死一生过来的人,死都不怕还怕喝酒?许司令喝到哪儿,我就喝到哪儿!”
这场酒喝下去,许世友睡了一天,刘副司令醉了两天。
许世友感动地说:“真是好汉一条,不怕死。副司令就是他了!”不能简单地由此而言“许世友喝酒选将”,这是多方面考虑比较的结果,喝酒只是一个小小的侧面。许世友对此也讲了很有哲理的一段话:学会打仗并不难,舍命对敌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酒没有双足,但它走遍世界。男儿出征前,一杯酒饱含利剑和鲜花,酒抵达的地方还有热血。酒的强大源于它溶水火于一体的沉默,站在酒上,目光苍远,看到许多与酒无关的文字,横卧历史道上,被酒浇灭。
酒与男人的故事实在太多,饮酒的过程中丰富了男人的性格,但饮酒仍需适量。《菜根谭》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