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葡萄酒业的国际化,可以谈出很多观点。就“依法酿酒”而言,笔者等人曾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经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三部经典著作编译成中文并公布于众,可以说,葡萄酒法制和规范方面的国际接轨已经毋庸置疑。而目前的葡萄酒业国际化,似乎还有些事情需要讨论。究竟什么是国际化?葡萄酒业的国际化应该表现在何处?在葡萄酒业和消费者的心中,葡萄酒的神圣殿堂似乎是欧洲甚至直指法国。然而,业内人士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应该不是这样的。相比而言,我们没有2000多年种植葡萄和酿酒的厚重历史,没有深入普及与酒农息息相关的葡萄酒文化,也没有侃侃而谈的成熟消费者,更没有通畅透明的流通渠道。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习或者靠照搬能够做到的。中国的特殊情况,比如年产5000千升以上较大型葡萄酒生产企业,又令所谓的法国葡萄酒专家瞠目结舌。1999年前后,笔者做昌黎越千年葡萄酒项目时,就亲眼看到来自法国勃艮第的两个葡萄酒专家,因为没见过这么大的生产规模,每天处于向工人不厌其烦地提问题而拿不出任何招数章法的一筹莫展的尴尬状态。诚然,旧世界国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比如法国的酒庄做法,德国的分级方式,西班牙、葡萄牙的特种酒,东欧国家的葡萄酒旅游等等。中立地说,国际化不是欧洲化更不是法国化。一味地追风,只能是学个皮毛,根本无法得到根本,至于盖几个房子、做个酒庄就说是欧式、法式的,只不过是“徒有其表”。直白地说,中国葡萄酒业要面对的事实是“如何在尽短的时间里做出好酒”,而不是一味地模仿那些表面的东西。就此而言,相对于以法国为代表的旧世界,新世界国家的成熟经验应该是中国葡萄酒行业要认真考虑学习的目标,与时俱进地“学我所需”才是硬道理。近期的迷茫和迷信必定会造成远期的弯路和黯淡,复制和照搬最多是做个表面文章,最终只能是貌合神离。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