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黄酒新标准实施:拒绝添加剂,追求原汁原味

随着9月21日广东省卫生厅发布的《广东黄酒》地方标准DBS44/002-2013的正式实施,广东省食品安全领域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这一新标准明令禁止除了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外添加食品添加剂,对于提升黄酒品质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只有广东会出台黄酒地方标准?答案在于历史与特点。浙江、山东、福建等地虽然也是著名的黄酒产区,但它们没有结合自身工艺特点制订自己的地方标准。而广东作为客家文化传统深厚的大省,其黄酒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风格,因此更需要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自2002年起,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就开始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这一问题,要求修改GB/T13662《黄酒》国家标准,但直到2013年,由省卫生厅主持制定了《广东黄 酒》(征求意见稿),并最终形成了现行的地方标准。

本土企业抱团共建“良心标 准”,共同维护产品质量。例如,2012年6月,由省行业协会、客家研发中心和三友酿造等机构成立了起草小组,对《糯米酒》(草案)进行讨论,并组织编写初稿。此后经过专家的研讨,一致认为将名称更改为《客家 黄 酒》,以符合实际情况。

新标多个“非要”指标。在新的规定中,不仅取消氧化钙及β-苯乙醇这两个指标,还调整了非糖固形物和氨基酸态氮指标。“不加任何添加剂,就是为了让我们的黄酒回归自然,让消费者能享受到真正无污染、高品质的美食。”侯嘉佳表示。

对于新政策如何影响行业,他说:“这将是转型升级的一次机遇,无疑是强者恒强,我们看好那些品牌实力雄厚、质量可靠的企业,它们将成为引领市场发展方向。”

总之,这项新的地方性规定旨在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纯净无害的地道饮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