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酒类细分行业的黄酒“一哥”古越龙山对外发布公告称,3月15日起陆续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提价幅度从5%-14%不等。这个决定背后,是对市场情况的一次调整,也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一次重要探索。
公告指出,根据市场情况,公司已陆续上调部分产品价格,这些涉及提价的产品2015年累计销售额约为2.2亿元。具体而言,对于普通坛酒,其12%-14%的提价将带来更多收益,这些产品在过去一年里共计销售了2994万元;对于传统型500ml三年陈系列产品,它们7%-10%的小幅加收也会提升总体利润,该系列在2015年的销售额达到了6765万元;至于清爽型500ml三年陈系列,则以小幅增收(5%-6%)迎接消费者的青睐,该系列在去年共卖出了12186万元。
古越龙山自2005年开始,就一直坚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形象和扩大市场份额。在这种背景下,此次提高价格并非简单地为了增加收入,而是为了应对成本上升、竞争加剧以及利润空间被压缩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样的决策可能会牺牲短期内的销售业绩,但长远来看,将帮助企业重构渠道利润,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政策环境和地域限制下,近几年的黄酒企业都面临着持续放缓的业绩增长。而就在去年,即使古越龙山取得了13.76亿元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84%,但净利润却减少到1.33亿元,比去年的数据减少了27.89%.毛利率虽然保持较高水平,但比前一年度降低1.24个百分点。这表明,即便是在保持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由于成本压力和竞争激烈,使得企业仍然面临着挑战。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指出,无论是江浙沪这片传统区域还是其他地区,都存在渠道重复率高、渠道价差透明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黄酒企业获得合理回报能力。此次古越龙山进行价格调整,不仅旨在重塑渠道关系,更希望通过差异化运营,以此打造强大的品牌形象,并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然而,对于目前整体经济环境来说,从白酒到葡萄酒再到其他各类饮品,大多数品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定价调整甚至下调。而这些动作进一步挤压了黄酒这一细分领域剩余空间。这意味着,无论如何调整定位或推广策略,只要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与创新,要想打开新的增长通道就会非常艰难。
相关资料显示,尽管整个行业中存在众多企业,但集中度依旧偏低。同时,以中低端商品为主导,加之吨级均价偏低,再加上零售环节中的“假冒伪劣”问题,使得整个行业无法避免以次充好的现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每家每户都必须寻求突破地域局限性、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才能生存下去。
朱丹蓬还表示,由于南北方不同的饮食文化与生活习惯,以及互联网电商时代尚未完全融入黄金路线图中的局限性,使得无论哪家大厂,他们都不得不返回基石市场尝试新模式。一方面需要普及关于黄金文化,一方面则需拓展新途径以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此外,还有必要开拓厨用品类向国外市场延伸,以建立新的盈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