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酒的由来:从豆香到品味的传承
在那不起眼的一次评酒会上,一个名字诞生了,它并不仅仅是对一款白酒的称呼,而是一段故事、一种风味、一种文化。酱香型白酒,以其独有的豆类发酵时产生的醇厚而闻名,但它背后的故事更为复杂。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振兴轻工业部举办了一次评酒会,这场盛事虽然为国 酒行业带来了荣耀与声誉,却也暴露出当时对于酿造技术缺乏深入研究。因此,那些被选中的名酒,其标准更多地依赖于“品德优良”、“广受好评”、“历史悠久”的口号,而非科学考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提升,研究人员开始发现,即便同为白酒,每个品牌之间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份差异,为后来的香型划分打下了坚实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由李兴发领导的小组,他们细致分析了茅台这家古老厂坊所产出的三大典型香气:“酱香”、“醇甜”和“窖底”。
到了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当时根据糖化发酵剂,将白酒分为五大类别:酱香、浓香、清香、米香以及其他类型。不属于前四大类别的,则统称为“其他”。这一划分,不仅让中国白酒有了明确的地位,还奠定了每一类别独特风格特点。
从此,“酱”字不再只是简单的一个成分,而是代表着千年以来人们对美好饮品追求的心血结晶。它跨越时间与空间,一路修炼至今,让我们在每一次举杯相见中感受到那份难忘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