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总局公告称,有51家企业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的药品成分)等化学物质,并在产品名称、标识、标签上明示或暗示壮阳、性保健等功能,现已被要求立即停止生产,并召回全部在售产品。 3天后,食药监总局再次发出《关于严厉查处保健酒、配制酒违法添加行为加强酒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保健酒、配制酒生产经营企业开展自查,严格处置工作”以及“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做到保健酒、配制酒生产经营企业全覆盖,重点检查生产企业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的行为,经营单位销售违法产品的行为”等。 作为我国酒类产品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追求的加大,保健酒一度成为酒业中的“蓝海”,然而它们也一直饱受批评和争议,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保健酒的“保健功能”到底如何,似乎更多的都是企业在自我宣传,缺少权威的结果予以验证,甚至对保健酒的质量安全,不少消费者也心存疑虑。 此次食药监总局公布的执法检查结果,让之前不少消费者对保健酒质量安全的担忧变成了现实,无疑会给处于高速发展的保健酒产业降降温,也能让广大消费者对保健酒有更多的认识,尤其是对一些保健酒产品神奇的“保健”功能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和认知。 从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公告来看,在保健酒、配制酒中添加“伟哥”,不是一家两家企业的个别行为,而是涉及到大批的企业都在这么做,多少具有行业“潜规则”的特征,也由此说明保健酒行业在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位置,不惜以身试法,甚至希望借助一粒小小的“伟哥”,来给产品、企业甚至是行业“壮阳”,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毕竟在保健酒、配制酒中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违反《食品安全法》关于“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健康物质的食品”的规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进一步来看,此次保健酒添加“伟哥”事件,也再次暴露了食品中非法添加的问题,这也一直是食品安全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一个问题。无论是曾经的“三聚氰胺”事件,还是其他的知名食品安全事件,使用非法添加物往往都是“罪魁祸首”,尽管国家先后开展了“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等多次整治,但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仍然屡禁不绝,甚至成为食品安全的“顽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有利可图。 使用非法添加物,小则可以改变食品的卖相,从而提高价格;大则有可能改变食品的功能,带来更高溢价,正是有着巨大的利益,很多食品企业不惜前赴后继,以身试法。比如此次保健酒中添加“伟哥”,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非法添加物来改变保健酒产品的“保健”功能,从而让消费者爱上自己的产品,自然不愁财源滚滚,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问题,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已经完全退居次要了。如同真正的身体健康原因,无法仅仅依靠保健酒“保健”一样,依靠非法添加物来“壮胆”的保健酒行业,同样无法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毕竟对于食品来说,质量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