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药酒配方与古代中药方剂一样,往昔无名。考古发掘中的马王堆帛书记载的药酒秘制,缺乏明确的方名。这一现象在唐代医药著作中仍然常见,如《千金要方·脾脏下》所述“治下痢绞痛肠滑不可差方”,以及《外台秘要》的“疗风痹瘾疹方”等。最早将单味草本或主药命名为酒的做法,始见于先秦及汉代,如《内经》中的“鸡矢醴”和《金匮要略》的“红兰花酒”。此后,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医学知识的积累,药酒命名方法日益丰富。
传统上有五种主要命名方式:1. 以单一草本命名,如羌活酒;2. 以二味草本联称,如五倍子白矾酒;3. 选用几味主草作为名称,或简化易记如五蛇、五精、五枝、二藤等;4. 以人名字或官职命名,以示纪念,如仓公酒、史国公酒等;5. 根据功效或主治特点命名,如安胎当归酒、愈风酒等。此外,还有一些以功能特征直接作为名称,如八珍、大补之类,以及一些特殊取材如白色、中性调料饮品(如玉液)或颜色鲜艳(如紫色)的特殊类型。
至于现代分类,将中国传统药物分为保健、内科、中耳科等多个大类别,并且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使得这些古老而神奇的产品既保持了其传统价值,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然而,由于这门艺术跨越数千年,其涵盖范围广泛,不仅包括了古人的病症,也涉及到现代医学领域,因此对其整理和发展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