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再次成为历史舞台上的焦点,邻苯二甲酸酯,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其种类繁多。曾经在食品包装PVC密封垫中被应用,但西方国家发现其对发育及生育有负面影响后,被禁止用于食品包装。上一次“塑化剂”事件涉及食品添加剂替代食用脂肪酸,在饮料中使用。这次“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令人震惊,因为理论上没有利益驱使而加入酒中的塑化剂,为什么会检测出呢?这需要专业部门提供可信的调查报告。
作为整个行业来看,上下游都应对食品安全进行系统性的反思。一是包装材料的影响与反思:包装材料是影响食品安全最大因素之一。PE、PS、PP、PET和PC广泛应用于酒、饮料和化妆品等,直接接触内容物,因此影响巨大。国家也有相关标准,但细节还有待完善。企业应进一步提升对标准的掌握。在生产过程中,这些材料通常不含任何增塑剂,但行业同仁应举一反三,对可能影响到食品安全因素进行深入思考。
(一)上游石化企业的反思:
这些原材料虽然符合用于食品包装的国标,但石化产品供应未将产品细分为食品级和工业级,只供统货,有时正己烷浸出值超标的问题。这要求生产包装材料企业有检验手段,对采购产品选择性使用,最好的方法是石化产品分为不同级别,如将原料分为专用于餐厨具制造业或其他非敏感领域,以减少潜在风险。
(二)生产包装材料企业的责任:
生产企业应树立社会责任,将环境保护和用户健康放在首位制定规范。包括生产环境、检验手段、原材料使用等,都要从食品安全角度去规范,每年定期送检权威部门,并遵守社会准则,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PE密封垫片对食品安全影响:
PE密封垫片主要包括PVC垫片和PE发泡垿片,由于PVC遇高温会分解出氯气等有害气体,不建议使用。此外,化学发泡工艺存在问题,如产生一氧化碳、二氧 化碳以及氨气,有害气体释放,以及自由基增加导致正己烷浸出值超标,这些都是严重威胁到消费者健康的问题。
物理发泡技术:
物理发泡技术引进自德国,是通过添加二氧 化碳并经过冷却而成,无需添加化学改性物质,更符合环保要求且正己烷浸出值低于国标50%以上,更具有良好的食 安全性能。
PC缺陷与替代方案:
PC由于单体双酚A可能干扰激素平衡,对婴幼儿尤其危险,因此许多企业已转向PET。但即便没有明确禁令,也应该避免PC在酒瓶盖上的应用,以确保最终消费者的健康。
涂料与油墨质量控制:
涂料与油墨虽然不直接接触内容物但仍然可能间接地带来风险,一般来说应该控制重金属含量,并确保涂层完全固结以防止小分子泄露,同时保持柔韧性以适应铝防伪瓶盖加工变形需求。此外,大型涂料供应商提供耐水煮涂层更能保障水分子的迁移不会造成隐患。
最后,“酒鬼酒”事件警示了整个行业,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这个教训中学到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使得类似事件不会再发生,为公众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