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古书《二十四节气解》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


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野草于溽暑死去,萤火自朽叶腾飞;天气愈发闷热,土地湿气不褪;时常有雷雨突降。


此时,夏日的清荷萤火,丝丝柔柔,透着浪漫和婉约。最喜夏雨,颇有些真性情的风采,肆意挥洒,浸透大地。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最热时期,可谓 “欲动身先汗如雨”。曹植《大暑赋》中说到:“晒扶桑之高炽,燎九日之重光。”这一番被骄阳晒透,白云亮到耀目的伏天景象,我们深切体会到古人“苦夏”的滋味。



农谚有云:“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不暑,五谷不鼓。”夏季虽烦闷燥热,高温高湿的天气让土地变得润泽,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农忙更是如火如荼,百姓们在庄稼地里忙着“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一刻也不敢怠慢。


白居易《观刈麦》中有诗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可谓叙事高手,寥寥数语就将仲夏田间地头的农忙景象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



季夏之时,骄阳如怒。炎热的天气虽令人不适,农人们总算是在吃食方面找到一些喜悦和慰藉。大暑节气的消暑秘方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各地的食俗文化又不尽相同。


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与此相反的是,很多地方的人们习惯进食热性食物来迎接大暑的炎热天气,比如鲁南地区有喝羊汤的习俗。民间素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羊汤具有温补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三伏喝汤,老少皆宜。



亦有另辟蹊径的嗜酒人,相约好友,侃天说地,借酒消暑。


酒中自是藏着修身养性的妙方。高粱酒有通筋活络、祛湿驱寒之效,冬季温饮可暖身,夏季凉饮可祛湿。明代李时珍曾说过:“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若夫暑月饮之,汗出而膈快身凉;赤目洗之,泪出而消赤散,此乃从治之方焉。”


末伏饮一壶冰冰凉凉的高粱酒,自是感觉气舒神爽,消暑解腻。若饮好酒,爱酒人自然绕不过酒城泸州,到过泸州品过酒香,才会明白泸州老窖酒为什么会这样气韵绵长而出类拔萃。



自古以来,川地盛产好酒。


在川南长江边上的酒城泸州,栽培高粱的历史悠久。泸州的盛夏炎热,云雾多,空气湿度大的气候特点,让本地的糯红高粱具有色泽艳丽、皮薄红润、颗粒饱满的特点,酿酒出酒率高,品质上佳。



自古以来,泸州因酒而兴,以酒而荣,拥有“川南粮仓”的美誉。每年的这个时候就会开启高粱、农户、泸州老窖与酒的故事。


俗语称:“好酒离不开红粮”,原粮品质关无疑是白酒酿造的首道关卡。泸州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源头,有机酿造的魅力,均来自泸州老窖定向选育的酿酒专用高粱品种——国窖红一号糯红高粱。



大暑,夏正浓,高粱升。这个时节,正值泸州高粱红了,随地势起伏绵延的高粱红海,在雨露与阳光下,酝酿着琼浆玉液的大文章。窖池和它的微生物也渐渐苏醒,吹响秋酿的前奏曲。


农人在高粱地里忙开了,收割高粱穗,用机器脱粒,然后运到晒场晾晒。收割回来的高粱需要在晒坝晒上几日,吸收足够的日光精华才可酿出浓烈的好酒。



一穗穗糯红高粱成长为饱满甘香的酿酒原料,要历经播种、出苗、拔节、抽穗、开花、灌浆、蜡熟、成熟、收获,再到发酵、蒸馏,可谓千锤百炼,脱胎换骨,最终成就了“有机”的国窖1573浓香美酒。


匠心,不过一生一事。虔诚的酿酒人坚持传统的“单粮”酿造工艺,将把糯红高粱转化为阵阵酒香。



泸州老窖国窖人口口相传的一句话“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用匠心不断诉说着高粱、大自然、庄稼人与泸州老窖和合共生、浓香共酿的美酒故事。


人这一生,如同酿酒,时间缓缓前行,由春入冬,漫长的“发酵”酿制甘美醇厚的酒液,眼前的风霜刀剑看似凌厉,与美酒窖藏的时间相比,只是短短一瞬。


中伏之际,桐始结花,听雨,卧闻蝉鸣,高粱红染窗纱。伴着好酒愈香,艳阳愈浓,万事盛好,潜心耕耘,静待金秋。


大暑后,一年过半,守静笃,清凉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