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晚报报道,日前,潼南县一所乡镇学校的副校长因朋友聚会,被劝喝酒过量,结果醉死家中。因为朋友义气喝酒导致死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不得不说是喝酒的悲哀。
朋友间聚会,喝点酒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就像人有肥瘦高矮一样,每个人酒量也有高低之分,酒量高的人多喝一点酒没什么,酒量低的人喝一点酒可能就会出事,轻者摔跤跌伤跌残或中风致残,重者更会付出最宝贵的生命。
当今酒场上最盛行的话就是“酒品看人品”,又说重庆人是耿直的,这些话将把那些酒量“菜鸟”“刺激”得“拼将身体不管”“输酒不输人品”。如果上了酒桌,那可真是像哈姆莱特唠叨的那句名言一样:“喝还是不喝,那可真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这种酒文化只能说重庆人是热情的,总是拿出最好的酒、最多的酒来款待客人,但并不能证明重庆人是耿直的,相反,笔者认为,这种酒场上的战争从另一侧面却突出了一些重庆人不耿直的一面。“一旦上了酒席,不醉一人不行。”千方百计把同桌的某一个人灌醉,似乎就是所有喝酒人的工作内容,而为了别人醉而非自己醉,那就得学会“狡猾”地推诿,“示之以弱”,“后发制人”,这正说明了少数人在耿直一词掩盖下的虚伪。
在喝酒方面,笔者最欣赏的是东北人,那才是真正的豪爽与耿直。笔者酒量很差,但和东北人喝酒总没醉过,因为他们懂得“保护”酒量差者。前不久,笔者到东北参加一个作家聚会,主办方每顿都摆出七八十种酒,有白酒,有红酒,有啤酒,即使是白酒,又分什么酱香型、清香型,这可算是热情。但东北人都只是劝酒但不拿语言或动作“强迫”(其实就是激将法中的“激”)别人喝酒,酒量大的,那就一杯一杯地敬别人,但东北也有酒量小的,那就依旧是那一杯依旧还是那一杯地敬别人(每次只喝一小口)。因此,和东北人喝酒,很少出现醉酒的现象,但常常出现大家都喝得想拥抱的现象。
东北一位作家朋友说,这种酒文化除了东北人自身的性格外,据考证,其实还有一点地方原因。因为以前东北地广人稀,而东北位于北部和东方,天黑得也比重庆等地早(冬天下午四点半就天黑了),不容易来客人,晚上也没什么耍事,也就是没什么娱乐活动(没电视没电脑,有的只是老婆的热炕头),来了客人就算是小孩子遇上过年——大喜事一桩,便热情地拉客人坐在热炕上你一下我一下地喝酒,但从不把人灌醉,因为如果客人醉了,那就相当于没来客人了,一个人又得独对寒夜了,所以东北人养成了这种爱劝酒但不灌酒的耿直习惯。
总之,又到了岁末年初了,朋友间、单位间、同学间、亲戚间的酒席将来越来越多,希望大家在酒桌上学会真正热情,学会真正耿直,学会真正诚实,能喝则喝尽量喝,但千万别强迫别人喝,也千万别强迫自己喝,千万莫拿过度喝酒当儿戏!因为,只有适度喝酒才有益于身体,才能留住宝贵的生命,才有益于人世间的所有情谊。 编辑: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