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理念的倡导,我国葡萄酒市场日益繁荣,葡萄酒文化旅游也随之兴起。不少集生产加工、科研考察、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花园式葡萄酒庄应运而生。有的葡萄酒庄用展厅或博物馆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广普及了葡萄酒历史文化知识,但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明显的不足。

我国目前有关葡萄酒方面的博物馆有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酒文化博物馆、北京龙徽葡萄酒博物馆、天津华梦酒文化博物馆等。从陈设的内容看,这些酒文化博物馆、展馆不仅存在着定性不明的问题,而且现有的葡萄酒文化博物馆的陈列与展示中还存在着史实讹误、内容拼凑、说明抄袭、主题不明、特色不彰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误导国人,不利于中国悠久而灿烂的葡萄酒文化的发掘与传播,不利于中国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展馆的长远建设与健康发展。

笔者建议,葡萄酒博物馆进一步明确定位。如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企业,有“中国葡萄酒工业的摇篮”之称。张裕公司是近代中国葡萄酒企业的龙头,也是近代中国葡萄酒企业的缩影。因此,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建立葡萄酒博物馆,其最恰当的定位应该是“张裕中国近代葡萄文化博物馆”,而不仅仅定位在企业本身,也不仅仅局限于葡萄酒。张裕在其他地区推出的酒文化博物馆,只是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复制。实际上,这些博物馆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酒文化展馆,而这种复制馆,应该根据设置的不同地域而突出不同的特色。如在北京和在国外,其定位应该不同。在北京的,可以定位为“张裕葡萄酒文化展馆”;在新西兰和法国,则应定位在“张裕中国近代葡萄文化展馆”或“张裕中国葡萄文化展馆”。在北京的可用以宣传张裕的葡萄酒历史文化,在国外的则应该宣传中国的历史悠久而灿烂的葡萄文化。目的不同,定位应该不一样。又如天津华梦酒文化博物馆是一种葡萄酒文化展馆,其定位最好是“华梦天津葡萄酒文化展馆”或“华梦中国葡萄文化展馆”。

最近,新疆吐鲁番市的驼铃酒业有限公司已经着手建设驼铃酒庄,包括酒文化博物馆。该酒文化博物馆的负责人说,博物馆内准备设置世界酒文化展厅、西域酒文化展厅、中国近现代葡萄酒发展史馆、驼铃展厅等,希望通过参观,让游客了解葡萄酒历史、了解吐鲁番、了解驼铃。

笔者认为,在中国葡萄文化史上,西域新疆处于古代的中心地位,而吐鲁番则是处于其核心。无论从相关文物还是地理位置来讲,我们的新疆最有条件和优势建立“中国古代葡萄文化博物馆”,但这一点却没有被认识到。驼铃酒业有限公司现在看到这一点,但受企业自身规模等影响,看得不远。就是该企业的这一小规模的酒文化博物馆,从其布局来看,也没有找到自身的定位。实事求是地说,就其条件讲,驼铃酒庄的酒文化博物馆应该定位为“驼铃吐鲁番葡萄文化展馆”或“驼铃高昌葡萄文化展馆”。

目前,葡萄酒企业酒文化博物馆中存在着大量史实讹误的问题。如误将唐太宗《赐魏征诗》“醽渌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中魏征所酿的“醽醁”、“翠涛”等酒作为葡萄酒;将唐代已经出现的“葡萄”写法说是到明代才出现等等。有的葡萄酒企业酒文化博物馆中内容空洞无物,把一些无关的东西也扯进去,比如介绍中不少是中国的白酒文化。

葡萄酒企业酒文化博物馆中文字介绍的内容、观点,存在着不少抄袭现象,有的从网上直接下载,有的直接摘自有关学者论文,但没有说明来源。如天津华梦酒文化博物馆关于唐代的葡萄酒文化介绍,原封不动地照抄自笔者的《隋唐时期的葡萄文化》一文,但介绍中根本没有点明这些是出自笔者的研究。

有的博物馆中的陈列与展示,中心不明,主次颠倒。我国有丰富而灿烂的葡萄酒文化,我们的葡萄酒企业理应大力宣传、推广、倡导,但一些葡萄酒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如对外国的葡萄酒文化用不少的空间做介绍与展示,但对中国古代丰富的葡萄文化少有介绍,几乎一笔带过。这种中心不突出的问题不仅体现在酒文化博物馆的整体布局上,还体现在展览介绍上。有的介绍的内容不知所云,或没有典型性,没有代表性。

一些葡萄酒企业酒文化博物馆由于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结果是既没有企业特色,也没有地方特色,而中国特色又明显不足。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部分葡萄酒企业缺乏中国葡萄文化知识,没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注重吸取相关研究成果,宁愿花大笔的资金做产品广告,却不愿资助相关基础研究成果的出版、普及、推广。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起全国性的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展馆,以正确地、系统地、全面地宣传、普及、推广,并为区域性、企业性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展馆起到示范、指导、引导和规范作用。

编辑:赵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