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十大啤酒排名的篇章中,每一款都如同精酿啤酒般独具风味。IPA、世涛、波特,这些艾尔之名,既是精酿,更是文化的象征。在知乎上,有一位“啤博士”,他以《啤博士的啤酒札记》著称,125人赞同了他的回答。他解释说:“精酿啤酒只是一个文化输出现象,是消费主义下的标签。”但它代表的是更好的商品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我们谈论主流啤酒时,便不可避免地要提及艾尔和拉格。艾尔使用上发酵酵母,在15-25摄氏度下快速繁殖,但产生多余代谢产物,如比利时和德国小麦口感所追求的味道。而拉格则采用下发酵酵母,在4-12摄氏度下,生理代谢速度较慢,但发酵过程彻底,清冽爽口,更能展现其他原料的味道。

现代社会技术不再限制,我们可以制作各种风格的艾尔,从IPA到波特,再到修道院、小麦和大麦烈酒等各式各样。然而,它们更多被视为高附加值、高谈资产品,而不是简单的一种饮品类型。

拉格在捷克和德国内陆的地窖中长期培养,其品控难以做好,因此更适合“精酿”的标签。而且,由于其低温发酵,不易大规模生产,使得它更加稀有,甚至逼格更高,就像百威这样的品牌一样,被人们疯狂追捧。

随着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变得可能,即使是拉格也能够实现超大产量、纯粹口感与低价位。这便导致绿色瓶装国内外众多啤酒出现,与此同时,也有波罗海波特、春季/秋季/双料博克等成为市场上的竞争者,它们并不弱小,对于懂得欣赏这些美妙饮品的人来说,它们的地位无需置疑。

因此,“精 酿”这个概念不断扩展至新的选手与产品,无论你喜欢哪一种,只要满足消费主义对标签化需求即可。但最终,“喜欢什么喝什么”,正如许多人所言,最重要的是个人喜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