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儿认为,中国投资国外酒庄是追求一种“调性”。“商人的形象一旦和酒庄、葡萄园之类的名词沾上边,就会立刻变得很有格调,有种生活艺术家的味道。”苏菲尔说,对外,他们会突出酒庄投资“浪漫”的成分,从而提升个人形象。有的投资人甚至把酒庄的“精神价值”凌驾于投资价值之上。 有媒体报道过一位追求生活品味的广东商人,他在西班牙收购了一家小酒庄作为送给妻子的生日礼物。这个酒庄就成为他带领全家度假、享受生活的栖息地。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一个600平方米的酒窖,珍藏自己酒庄里出产的美酒。每逢家庭聚会或者商务宴请,他的私家藏酒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这些“玩”酒庄的投资人而言,盈利并非最终目的,酒庄能够自给自足就可以。 商界名人刘成敏也在大洋彼岸的农民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只不过他选择的是美国加州的酿酒圣地纳帕谷。原是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的他享受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在媒体的描述中,他戴着帽子在葡萄园剪剪树枝,摘掉一些在他看来妨碍整体葡萄品质的葡萄,或者“在酒窖喝点小酒,发发呆”,俨然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 “不可否认,接待比较高级的客户时,我都会表现得很懂葡萄酒,以显示自己还是有品位的。更通俗地说,就是高端。”徐先生说。 不过,像刘成敏这样为了增加“调性”而实打实地经营酒庄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事情。苏菲儿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完全不懂葡萄酒,只是想挂个名字,显得自己很“”的中国投资人也是大有人在。 波尔多当地专门为中国投资者提供酒庄地产咨询服务的一位人士透露,中国买家在收购法国酒庄时不乏疯狂行为。一位买家仅看到杂志上刊登波尔多酒庄出售的消息,就把钱汇到该人士所在的公司要求其暂时代为管理。之后,那位商人就人间蒸发,从未到波尔多看过酒庄。 苏菲儿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投资酒庄需要投资人对葡萄酒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因为买下酒庄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经营酒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波尔多酒庄在迎来中国投资热潮之前,曾经接待过来自英国、日本等地的买家。 “日本买家特别不受当地人欢迎,因为他们会改变当地的酿造方式,颠覆传统。这在法国人看来是不可容忍的。”苏菲儿说,“中国投资者虽然是买家,也要尊重当地的传统,以最大的诚意去面对酿酒这件事,因为法国人‘只允许加,不允许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