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酒与诗人的忧乐相伴,诗人的悲喜与酒相依。诗人们高兴时,美酒是他们快乐的兴奋剂;诗人们痛苦时,美酒是他们悲伤的忘忧水。纵观古代诗坛,与饮酒有关的诗人比比皆是,而与酿酒有关的诗人却寥寥无几。陶渊明不为名禄只为酒 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也是一个与酿酒有关的诗人。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当时衙门有公田二顷,他下令全部种上造酒用的黏稻,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米,既能供得酒虫子,又可养得饿肚子。到了年底,郡里的大官来彭泽县,世故的下属劝说陶渊明应该具礼相迎。陶渊明从内心深处就万分厌恶这种人,他愤然怒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挥毫写下名垂千古、代表山水田园诗派最高成就的《归去来兮辞》,解去官职,回家酿酒赋诗去了。《归去来兮辞》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意思是说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做了县令。去彭泽不为官,只为酒,足见陶渊明的“急酒嗜饮”“常醉知足”并非虚言。曹操总结家乡《九酝酒法》 东汉末年的曹操,不仅是建安文学的提倡者、组织者,而且还是写诗作赋的佼佼者。曹操不但能“对酒当歌”,而且对酿酒也很有研究。史载,曹操将被董卓旧部挟持的汉献帝接到许都后(河南许昌),曹操得意地向汉献帝呈上《九酝酒法》,《九酝酒法》就是当年曹操对家乡造酒技术的总结,“九酝春酒”是用“九汲法”酿造的“春酒”,这是“九酝春酒”作为贡品最早的、唯一的文字依据。曹操的故乡毫州在1800年前或更早的年代就能生产出像“九酝春洒”这样的好酒,并且给后辈留下了酿制酒的先进技术和传统,对毫州后来酿酒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才会出现今天的“古井贡酒”。 这其中,曹操功不可没。 陶渊明只是用俸田种稻,以作酿酒之用;曹操虽然总结了家乡“九酝春酒”的酿造工艺,但并没有亲自实践,而真正亲手酿出美酒,自酿自饮的是被称为“酿王”的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苏东坡酿酒乐在其中 苏东坡出于对酿酒之浓厚兴趣和执著爱好,一生曾到处搜寻民间酿酒之法和求索酿制的配方,并经自己钻研、亲自实践,对酿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都有具体详尽的记述。难能可贵的是他每酿成一种酒,大都要赋词咏诗以记之。从他的诗集文赋中可以看出,他自酿并十分赞赏的酒类,就有蜜酒、桂酒、松酒、真一酒等。 元丰十二年(1709年),苏东坡卷入“乌台诗案”,后被逐出京城,贬至黄州。黄州产酒少,官酒品质差,价格又很高,长期消费,苏东坡也觉得实在难以承受。于是敢想敢干的苏东坡,就自己动手酿酒。几经反复,酒是酿造出来了,品尝一下,感觉味还行。急请朋友品之,朋友却无不咋舌,觉得如马尿一般酸涩,更有人说宁死不再喝此物。苏东坡解释道,喝酒不就是为找醉,只要能醉人不就行了吗?后来同乡好友杨世昌道士,从四川绵竹武都山来看望苏东坡,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酿蜜酒的方子告诉了他,并亲手教会了他。喝到自己酿造出的甘甜美酒,兴奋的苏东坡挥毫写下著名的《蜜酒歌》,赞颂道“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世间万事何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他在定州上任时还酿制过“松酒”,起名“中山松醪”,还写过一篇《松酒赋》;在广东惠州上任时,苏东坡还试以生姜、肉桂作辅料酿制成“桂酒”,并写有《桂酒颂》以赞之;在儋州酿“天门冬酒”,因有《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二首;最后远徒至琼州(海南岛),在居海南时酿造了“真一酒”,作《寄建安徐得之真一酒法》一文详述其法,还有《真一酒歌》和《真一酒》等诗咏其事,誉真一酒为“天造之药”、“天造之真”;他还亲自酿造过一种叫“万家春”的酒,并对此津津乐道,在《和乙酉岁九月九日》诗中有“持我万家春,一酹五柳陶”,在一首《浣溪沙》中有“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在这首词的序文中他干脆点明“余近酿酒,名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文章来源华夏酒报nbsp; 他还向黎族同胞学习酿酒,在诗中写道:“小酒生黎法”“小瓮多自酿”。他赋诗著文《蜜酒歌》、《桂酒頌》、《酒子赋并引》、《浊醪有妙理赋》、《酒隐赋》、《东坡酒经》等介绍各种酒的功能、制作方法和酒方的来源。 苏东坡既深谙酿酒之道,又深得酒中之趣,无愧于风流儒雅的中华酒圣。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