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我们来到岐山县京当镇,箭括岭南部的台塬地貌呈北高南低走势,不难想象,雨水丰沛时必定会顺着箭括岭下的沟壑流淌,为这里提供生活和灌溉用水,让这片土地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生活的聚居地。
在岐山县周原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下,我们来到贺家村董家组,由岐山县文物局设立的“毛公鼎出土点”石碑就矗立于此。在距此不远的一片田地边,我们又见到了“大小盂鼎出土点”石碑。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地方,却出土了3件国宝重器,让人惊叹。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考古新发现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1975年在京当镇董家窖藏出土37件青铜器,1976年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又意外发现凤雏遗址,直到现在,这里依然是考古工作者的向往之地。在岐山县周原博物馆内,可以见到凤雏遗址出土的各种文物,包括陶水管、筒瓦、板瓦、砖等建筑材料,陶盘、陶罐等生活器皿,还有陶丸等计数器具。据工作人员介绍,周原遗址考古工作自上世纪40年启,1982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周原遗址考古便有了重大发现,首次确认了一座比较完整的西周城址。凤雏宫殿建筑基址就在这座城址的中心,毛公鼎和董家窖藏就出土于城址内。可以确定的是,这里就是西周早期的都城遗址之一。
根据不断取得的考古新发现可以想象,3000多年前,周先祖古公亶父带领族人来到周原后,定居在箭括岭南部,依靠这里肥沃的土地休养生息,凭借着卓越的才能带领人们发展生产,最终铸就青铜文明,为后世周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也成为周人崛起并发展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