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国工匠》特别报道,节目选取卫星、高铁、住建等中国制造优势领域的代表人物,展现他们的精湛技艺,其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这些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们,赢得了广泛赞赏,有人称其为“国宝”,有人称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的荣耀与精神。长期以来,酒行业同样不乏“工匠式”人物,他们在酿酒方面造诣精深,对传统技艺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他们不仅生产美酒,更诠释着勤劳、智慧、诚信的酒业劳动之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但令人遗憾的是,酒业工匠以及他们的“工匠精神”,并未得到充分展现,谈及民族传统行业的技术造诣与匠心坚守,人们更容易联想到紫砂、陶瓷等工艺性产品,而对于酒这种生活化消费品,却鲜有“工匠精神”之类的认识。从市场角度来看,“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热点,是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结果。当社会生产达到较高水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逐渐从物质向精神延伸。比如苹果手机,除了质量、功能的领先之外,更能带给用户精神满足感。酒类产品同样如此,消费者的评价标准比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安全是最底线的保障,风味优美、饮后舒适则是共性的要求,消费者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感。比如了解制酒技艺之复杂,酒对生态环境要求之苛刻,乃至其原料配比、核心工艺、酒体风格所蕴含的道与理,都可以触及消费者的内心,使产品更具精神价值。而“工匠精神”正是联接产品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键,它首先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卓越,同时又表明制造者在产品中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产品本身甚至承载着制造者对人生、世界的理解。选择附着“工匠精神”的产品,消费者无疑会获得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极大享受。随着“工匠精神”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崇,酒业发展应更具“匠心”,以匠心创新产品,以匠心取信公众,以匠心服务社会。那么,酒行业应如何展现“匠心”,树立自己的“工匠”形象呢?前提是更加贴近市场,去跟踪、洞察人们的深层次需求,使“工匠”产品更加适应消费者。毕竟酒业“工匠”不是对自我的肯定与欣赏,而是要把消费者的适时需求研究到极致,把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价值发挥到极致。同时,酒业“工匠”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这并不是某种广告宣传,而是呈现酒业的真实人物、事迹和精神,要想赢得公众信服,没有什么比一如既往的行动更有效。我们还需要发挥行业合力,共同展示“工匠”的风采与精神,因为它不仅属于酒业的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而是一种具有共性的行业特质。通过众多酒企的一致行动,使公众强烈感受到酒业对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对品质的信仰与追求,“匠心”才能酿得酒业振兴崛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