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起酒,我们自然会想到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酒历来就与文人有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王羲之的醉写“兰亭序”……文人骚客与酒的故事流传千古。千百年来,白酒和人们的喜怒哀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喜庆丰收、欢度佳节、婚丧嫁娶、迎宾宴友,白酒都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一种融合。 记得小的时候,爸爸喝的最多的一种酒是二锅头,那时候,有朋自远方来,爸爸就不亦乐乎,于是妈妈炒上一盘花生米,做几样小菜,我和姐姐就被安排出去打酒,那时候要走很远的路到一家厂里的服务社,才有白酒卖,而要买玻璃瓶装的酒要到城里,并且价格很贵,一般人是喝不起的。在服务社,阿姨会打开一个酒坛,用量酒具灌到瓶子里,我记得偷偷地尝过,酒很辣,一点都不好喝。
九十年代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店如雨后春笋一样绽放在大街小巷,酒也从大坛中摇身一变,变成瓷瓶的、玻璃瓶的、各种款式、形态各异的酒摆在柜台最醒目的位置,让你眼花缭乱,酒也更加变成了人们礼尚往来,进行交往、沟通感情、传递文化的必备品。
然而,随着酒销量的不断上涨,酒的世界开始不那么“清亮”了,全国个别地方出现了假酒、毒酒,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安排部署下,一场质监系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打假拉开了序幕,执法人员深入到企业、酒作坊、蹲点守候,对经销假酒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让那些不法分子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为让白酒市场更加规范,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引导企业正规化发展,白酒由原工业生产许可证转换食品生产许可证,并要求在产品或者包装上加印(贴)QS标志,并且出台了新的白酒食品生产许可证核查细则。
在新的食品市场准入的门槛面前,我看到,质监系统工作人员又一头扎进企业,帮助改造,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升级,从企业厂房的合理布局、化验室的设置、人员的配置培训,到整理相关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各种记录表格,都是现场指导,帮扶完成食品生产许可证申报工作。
一家家企业经过改造后重新迈进了酒业制造的门槛,一家家酒作坊换上了现代化的生产线,一件件酒品穿上了新的“QS”的外衣,当“他们”崭新地站在了超市、商店的柜台,传递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承诺,一种信誉,一种质量的保障。
承载着人们情感的白酒、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新的工艺、新的品种、新的口味,新的管理,这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白酒,正如这个盛世一样,绽放出绚丽的质量之花。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