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黄酒新标准实施:拒绝添加剂,追求最佳原料
记者近日获悉,广东省卫生厅发布的《广东黄酒》地方标准将于今年9月2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明令禁止除了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外的食品添加剂,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探寻黄酒的最佳原料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副局长朱思旭、广东省卫生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副处长甘萍、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彭洪以及广东省黄酒研发中心、广东三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嘉佳等人士。
为何出台新的标准?朱思旭指出,由于气候和工艺差异,与其他产区有所不同,而现行国家标准GB/T13662《黄酒》的执行,使得部分企业在满足国标要求时不得不采取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手段。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地方标准,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本地企业联合共建“良心标准”,共同参与起草工作。在2012年4月,省级组织召开座谈会,就如何定义和分类本地黄酒进行讨论,并最终形成了《广东糯米酒》(草案)。随后经过多次专家研讨,最终确定名称为《广东黄 酒》,并划分为“客家黄 酒”、“小曲糯米 酒”和“特种小曲糯米 酒”。
新标中取消氧化钙、β-苯乙醇指标,并调整非糖固形物指标和氨基酸态氮指标。这意味着对传统自然酿造方式的重视,以及对消费者健康安全性的关注。
对于新标实施带来的影响,彭洪认为,这将促使行业内改革强者恒强,同时龙头企业如龙乡贡牌客家 黄 酒等,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