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蔚蓝的天空下,自然的宁静与世界十大最好喝的啤酒相比,仿佛有一场无声的较量。国产啤酒遭遇洋啤酒挑战,产量随之下滑。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啤酒行业共生产啤酒3479.23万千升,同比下降6.12%;而洋啤酒则在零关税、自贸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中国市场流行开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进口啤酒36.31万千升,同比增加65.7%。
记者对福建地区的样本调查发现,在政策引导下,一些区域如厦门海沧港区已经跃升为全国第一大洋啤酒口岸。厦门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年半内,这个港区共进口洋啤酒9.51万千升,比去年增长220%。
一些贸易商转型做洋啤生意,一些厦门电商店铺零售价甚至比香港还便宜。这不仅因为零关税政策,还因为进口国货币贬值造成了高性价比。而且,不少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网购、深圳保税店而放弃香港购物。
一家名为“优传”的企业就在这个保税区内开设了一个展示室,其总经理胡高华表示,他们公司有200多种洋啪子,其中40多个品牌,大部分来自德国和比利时。他认为,由于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国产啫喱成本上升,而相对而言,有着高性价比的大众化产品更受欢迎。
此外,还有许多微商通过朋友圈销售这些商品,他们通常是从事外贸业务转型过来的企业。此举不仅扩大了市场,也使得这些商品更加普及。不过,对于这种新兴市场来说,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如物流费用太高可能会影响商品价格,使得销售变得困难。但专家们相信,这也是一个机遇,因为可以学习先进技术,并提升产品质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