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的发展要有“中国风格”,从自己老祖宗的文化瑰宝中找到出路。中国的葡萄酒发展要找准自己的文化承载,走自己的路,体现葡萄酒的中国风格。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有两道门槛需要突破,一道门槛是文化葡萄酒的质量。另一道门槛是葡萄酒的文化承载; 中国葡萄酒产业一致致力于搬动“只有地中海气候才能种植优质葡萄”的拦路虎,葡萄酒行业的专家学者们坚持不懈的研究中国的气候、土壤、葡萄品种和酿酒工艺技术的诸多关键问题,科学划分产区特性,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致力于寻找中国的葡萄酒风土风味,这项工作集专家学者三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我们葡萄酒行业相信,中国绝对能种植和酿造出中国风味的葡萄酒; 但是,另一个拦路虎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那就是中国葡萄酒的文化承载力问题。西方的葡萄酒发展过程中,即有宗教的推动力,又有他们饮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推动力,西方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葡萄酒文化符号和行为。这些对生活在浓重的白酒文化中的中国人,甚至是东方人来说,显得难以适应,习惯的难以确立就意味着西方式的葡萄酒文化,在中国难以找到适宜的成长的土壤。葡萄酒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 换一句话说,即便是中国的葡萄酒种植酿造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也能长足的发展,打给比方说,英国并不能出产葡萄酒,但是,英国的葡萄酒文化领风气之先,那么,在英国,葡萄酒就能够成为大行其道的尤物。 文化学者于丹,似乎是看透了这种葡萄酒发展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所以,她大声疾呼要从文化中找到中国葡萄酒的风格;什么风格,那种文化可以成就葡萄酒的中国风格?于丹教授也没有下文。但是,一个结论似乎可以得出来,亦步亦趋,学习借鉴欧美葡萄酒种植、酿造技术、品鉴体系的确值得国人深思,但是,在中国亦步亦趋难以建构类似西方式的葡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