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酒饮安全与公共政策研讨会”上,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吴清海提出“谁得罪了消费者,谁就是得罪自己”。这句话点出了食品安全对社会及企业利益两方面的影响。食品行业作为一个良心工程,具有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特点。由于食品类产品的生产和检验不在同一生产线上进行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因此,如何确保生产之后的检验工作,无疑是在考量企业的社会良心。而是否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生产与检验的每一个环节,则成为给企业在增加必要检验成本确保产品安全,以及追求利润减少检验手段之间出的一道选择题。此外,酿酒行业和部分食品类行业还具有一定特殊性,即:一些产品通过人为操作,添加特殊物质,同样能够达到国家要求的“达标指数”。但实际上,则多是假冒伪劣产品,有的产品质量甚至还会危害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就是乳制品行业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食品行业直接关乎人命,其可能出现的后果或许根本无法弥补。这就要求食品企业从原料采集到产品出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把产品质量关。由于部分国人一度受到“亡羊补牢”思维定势的影响,以致问题出现后,才去思考如何解决。然而,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亡羊补牢”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因此,食品企业只有保证了质量安全,才能使企业诚信不受损伤;食品企业只有保证了质量安全,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赖;食品企业只有保证了质量安全,才能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而食品安全是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最低要求,只有达到这个最低要求,企业才能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三聚氰胺”使乳制品行业的“三鹿”们走向了破产;“山葡萄酒”事件让通化葡萄酒产业进入衰退……这一切都说明:保证食品安全不仅是保证一件产品的安全,一名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的安全,更是保障企业自己的安全。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