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所谓的“年份酒”如同一股热潮席卷了整个行业,一方面巧妙利用老酒概念创新产品,一方面出于品牌溢价策略,各大酒厂纷纷跳上这趟便车。如今,没有年份酒就像不戴口罩一样,无处不在。市场上流通的这些年份酒,大致可以分为七种类型。
第一类,是那些以口感为卖点的“口感年份酒”。茅台的十五、Thirty、五十和八十年的产品,就是这样一种风味醇厚而又深邃,以至于有消费者甚至会起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真的按照标注的那一年生产出来。但是,这些年份并不代表真正存储时间,而是指使用过至少15年的老料精心调配,使之达到该标称年龄级别。这意味着每个年龄段都有独特风味,不同的是它们之间相差无几。
第二类,则是混合了不同年代料子的“混合年份酒”。这种设计师们真是聪明绝顶,它们将不同年代的小批次混合在一起,让整体口感既协调又完美,包装上也会注明各自比例。不过,由于没有透明标准和鉴定方法,这样的产品仍然属于概念层面上的玩法,就像我说有一瓶矿泉水里面混了阿尔卑斯、昆仑山、长白山水,你能分辨比例吗?
第三类则是充分运用商标优势制造概念,比如古井贡注册了“原浆”的商标,但后面的序号是否真的是某一年,并没有明确说明。而且最近,有家企业正在申请注册“十五基”、“二十基”,目的显而易见,只是为了推出更高端的产品。
第四类,那就是窖龄日记式,“窖龄”这个词语实在太夸张,它指的是从未中断使用到现在累计到的岁月。泸州老窖宣称其百岁泸州老窖窖龄以实用的真实历史命名,每一壶都是从1915年的旧池群酿造而成,但这样的故事虽然吸引人,却很难让消费者相信。
第五类,那就是数字游戏,“数字年份酒”,单纯地借用消费者的联想,在包装上打一个数字,如20或30,或取个奇怪名字,如典藏20或古酿30。这不是骗子吗?但它却经常被误解成真正意义上的陈年佳酱油或者二锅头。
第六类,是坛储宝库中的珍品,“坛储year wine”,几乎所有大厂都有这种看似珍贵但实际价值参差不齐。如果坛里放的是沙子,那么即使过了千万年的时间,也不会改变它本质。有的只是空壳子,用来炫耀自己的实力。
最后,还有瓶底沉淀下的悠久历史——瓶储year wine,这是在完成生产后再存放在瓶里的多年的佳酿。然而,即使如此严格定义,也有人开始提倡20多岁以上才算得上真正陈化,而不是直接饮用,更应该做调味品。在这个行业里,对于什么叫做真正的一款year wine,没有统一标准,只能随意写写画画,看谁喜欢谁买。而对于我们这些追求真实与质量的人来说,最好的选择还是回归传统,不要被这场关于数字与故事的大戏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