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发展的关键是价格回归,正如烤肉需要慢火炖煮,才能让每一口都充满深厚的风味。文章指出,黄酒在国内酒类市场的总体销售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一百年前为主流品类;十年前占比5%,如今仅区区百亿元,有余,却占不到2.5%了。
政策鼓励下的黄酒企业发展仍未跟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消费升级步伐。经济快速增长期(1990-2010年),黄酒落后于时俱进:包装、营销、人才结构、产品创新等环节均需改进,其中尤其是价格问题。
茅台从二十元到数千元,而洋河从大曲转向“蓝色经典”。葡萄酒曾以七八元售卖,如今多价位两百元以上。而黄酒散装和瓶装价格依然低估,其平均涨幅最小甚至不能赶上物价增长速度。
文化底蕴丰富,但价格不符合世界三大古酒称号,更不符合生活品质追求与产业环境要求。成本上升且利润被压榨,使竞争力减弱。因此,改革核心在于研究消费者需求,并非越低越好,当产品性价比超过预期时消费者会抛弃。
是时候,让黄wine主流价格回归到合理线了——不是简单的“上涨”,而是“回归”至合理区间,让企业获取合理利润,为行业投入更多创新元素,让行业重新焕发生机。那什么才是“合理”的价格?市场推崇传统主流餐饮应达四五年前的葡萄酒水平,以68-88元/瓶为准。
绍兴和葡萄wine相似,但因选择感受和价值体现不同销量有差距。在这个方面,需要整个行业齐心协力迎头赶上。在回归到合理定价同时,也必须同步提高价值体现,这样消费者反而更认同 黄wine;企业也能获得更多利润用于品牌建设和市场投入,与合作伙伴共同共赢稳定利润支持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2500年的历史传承,不仅独特口感丰富养生内涵,是真正国粹,我们有责任让它摆放在更多人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