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发展的关键是价格回归
在我看来,黄酒没有跟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消费升级的步伐,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1990-2010年。黄酒落后了,落后的环节很多:包装、营销、人才结构、产品创新……尤其是价格。
二十年前,茅台多少钱一瓶,现在多少钱一瓶;二十年前,洋河卖的是大曲,如今卖的是“蓝色经典”;二十年前,葡萄酒刚刚为国人接受,卖的七、八元一瓶的“红葡萄酒”,如今全部变成了“橡木桶”,主线产品价格在两百元以上……二十年前,黄酒有散装有瓶装,散装一元左右、普通瓶装二、三元/瓶,如今,黄酒依然有散装有瓶装,但其价格被严重低估了。
可以说,它们的平均价格是所有酒类产品中涨幅最小的,或许连物价增长速度都赶不上。黄酒具有着“最中国”的文化底蕴,但其当前的价格并不符合“世界三大古酒”的称号,不符合消费者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不符合产业环境对企业经营越来越严苛要求。
另一方面,其成本(原材料和人工)又上涨极快。成本上升、价格低估、高利润压榨……种种因素制约下,使得黄 酒竞争力越来越弱。 黄 酒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作为一个消费品改革核心,就是要深刻研究消费者需求:什么样包装、何口感、何价位、何推广模式?不是每个顾客都会喜欢高价位,而当你的性价比超过预期时,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你。
现在市场流传一种观点:传统黄 酒餐饮应该提升到四五年前的葡萄wine水平。我赞同这一点。当时正处于葡萄wine快速增长期,在江浙等地,一般零售價格在68-88元/ Bottle,并且开始涌现出标杆产品,在不同的價位带都有一些明星产品。这意味着绍兴白干与其他知名品牌并驾齐驱,是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一款商品。
因此,我们需要整个行业齐心协力迎头赶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同时提高价值体现,让整个行业通过合理回归找到新的生机。此次提议旨在让黄 酒摆放在更多顾客桌面之上了——因为它是一款好东西,有2500年的历史传承独特口感丰富养生内涵,是真正中华国粹。
我们有责任让这份珍贵遗产继续流传下去,同时也给予那些投身其中的人们所需支持,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这段美好的历史不会消失,而是能永远活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