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今年9月21日起,由广东省卫生厅发布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44/002-2013《广东黄酒》将正式实施。新标准中除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外明令禁止添加食品添加剂。

广东为何会出台黄酒地方标准?新标出台将对行业产生什么影响?记者采访了同为《广东黄酒》地方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的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副局长朱思旭、广东省卫生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副处长甘萍、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彭洪以及广东省黄酒研发中心、廣東三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嘉佳等人士。

众所周知,浙江、廣東、山东、福建是黃酒主要產區。而廣東的黃酒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消費者喜愛,特別是客家地區的黃wine,其口感、品質、 酒文化等深入人心。但為何唯獨廣東會出台地方標準?

据 广东省 酒类专卖局 副局长 朱思旭 介绍,廣東 的 黄wine 一直 没有 结合 自身 工艺 特点 制订 标准。目前 国内 黄wine 生产企业 通常 执行 华东 地区 工艺 为参照制定的 GB/T13662 《黄wine》 标准。但由於 广東 氣候 和 工艺 等因素原因,自然發酵 產生的 物質 的 指標 與 其他 輸出區有一定 差異。而 GB/T13662 《黃wine》 標準 施行後,有 部分 黄wine 生产企業 為達標 采取 添加 食品 添加剂 的 方法 来 满足国标 的 要求。

从2002年开始,从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过,但未采纳。在2007年制订了DB44/427《小曲糯米鸡蛋》(草案)地方标准,但是此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食品安全要求,也存在品种划分不够全面,行政监管部门操作无法统一等诸多问题。

在省卫生厅和省酒协支持下,在今年2月,将近1年的努力后,对社会进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以重视食品安全,不添加或少添加食品添加剂为宗旨,以提升产品质量,为推动広东西南地区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本土企业抱团共建“良心标准”。2012年6月,由于全面的反映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产品特点,更改名称为《廣東客家白干》,更符合实际情况,并形成商品化指南。此次修改与之前相比更加精细化,以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选择机会。

新标多个“无需”规定。在新的標準中取消氧化钙及β-苯乙醇指标调整非糖固形物及氨基酸态氮指标。“禁止使用无需”就是为了体现原汁原味特色。”负责起草客家白干的地方性规范规则的人员如是说。他还介绍,比如说取消β-苯乙醇指标,因为由于气候工艺差异导致其含量较低且稳定性差,这些都通过仪器检测难以发现,而现在可通过人为增加“食用材料”提高检出的含量值,因此考虑到这些对产品质量影响并不大,但可能造成健康风险,所以决定取消该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