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一直是政府重视的方面。特别是在网络购物日益普及的情况下,消费者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我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期举行了一次线上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9年青岛法院处理的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情况,并选取了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据统计,去年我市两级法院共受理238起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其中食品类、药品类、农用品类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类别出现了减少,而机动车、电动车等新兴领域以及互联网购物产生的问题则有所增加。这反映出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需求在不断变化,同时也体现出社会对安全消费环境和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视。
通过这些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雷同品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如张裕五星白兰地,其品质如何引发热议?再比如,以电动车名义销售机动车的情形,以及虚假“优惠”标识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还有健身房推卸责任赔付惩罚金,以及减肥咖啡不减肥商家的行为,这些都涉及到欺诈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市中院提出了建议:首先,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其次,要注意索取并保留交易凭证,因为这将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重要依据;最后,如果发生争议,可尝试协商解决,也可请求消保委介入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网购还是其他形式的购买,都需要我们保持警觉,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一切合法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当积极支持那些遵守法律、公平竞争的小微企业,让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