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酒企纷纷将他们视为目标人群。于是,一场年轻化“减龄”热潮在传统酒业中掀起。从青春标语系列到国潮文化融合,从降低度数到迷你瓶身;从混搭软饮至新奇口味,各类新潮白酒、精酿啤酒、露酒和米酒频繁推出。这一波“酿造者”,为了吸引年轻人,不遗余力地展示各种创新之举,甚至将健康概念如0糖0脂0卡带入了 酒品,以营造时尚、新潮的饮用氛围,以此打动年轻消费者的心灵。然而,这些努力并未能真正触动年轻人的内心深处。

曾经红极一时的小众品牌,如2019年的30亿销售额后,便遇到了增长的天花板,有经销商透露老客户留存率和复购率很低。而有观点认为:“年轻人不喝酒,是因为还不到时候。一旦达到了某个年龄,他们自然会端起杯子。”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是否会随时间而改变态度,并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近期,因为在社交场合拒绝敬酒或罚酒的一系列新闻事件暴露出,对于饮食与生活态度上的差异——即便是对待传统文化也持批判态度。这种社会现象表明了青年时代对于传统“聚餐”的看法——以往被视作秩序与阶层象征,现在却被视为落伍与愚昧。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建议那些追求市场份额的企业们,而不是强行让人们接受产品,不如先了解他们需求,再根据他们喜好设计产品。此外,还应该告别盲目的跟风,更要发挥自身独特性,而非简单模仿他人的成功模式。

最后,我们应认识到,“想当然”地以为只需通过包装和口感就能吸引顾客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深入思考顾客实际需求,比如缓解疲劳、醒来快速、减少宿醉等问题,而非单纯追求噱头或炫耀性特点。这才是真正理解和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