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过程控制及注意事项

4.1 发酵过程控制

在工业级的酿造中,需要定期监测发酵液的浓度和温度,以确保发酵顺利进行。在小规模生产中,观察二氧化碳气泡生成量和室温即可。初学者最好使用10升至20升的小口玻璃瓶,每次添加5升至10升经过煮沸后冷却至30℃以下的蜜汁,并加入适量营养盐和5%到10%的酒母。将混合物倒入瓶内并装上橡胶塞,然后在每个瓶子顶部注入少许清水以过滤空气。保持一定水量是必要的。

4.2 发酵过程观察

工业级的大容器在发酵期间,温度可能会上升到27℃至32℃。通常通过泵将发酵液循环过热交换器来降低温度。在前期发酵阶段,由于主要是酵母生长,上升速度较慢。如果环境温度与产品温度相对较低,则需注意保温。在十几个小时后,活跃了许多后的醪液进入主发酵阶段。当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时,热量产生大量释放,此时产品温度迅速上升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最高不超过30℃。正常情况下,完整完成14天到28天(有时仅需10天),直到达到抑制活性高于1%之前停止。

4.3 发酵终止

正常情况下,在没有进一步营养的情况下,一旦达到了预定的酒精浓度,那么这次发酵就算完成了。不完全地结束而导致“中止”的原因可能包括某些微生物或化学反应影响了醪液中的成分,这会影响最终产品。

4.4 添加维生素

酒母能够合成所需维生素,但这一过程缓慢。此外,对于大型生产来说,将维生素添加进蜜汁可以促进整个过程;对于香槟类饮料,它们需要一次性的第二次馔曲来实现完美泡腾效果,因此也适用这种方法。而且,当死去的微生物分解时释放出的维生素可以被再利用。但同时这些死去微生物也会给新鲜饮品带来不良气味,所以一旦新鲜饮品开始澄清,就应尽快移除沉淀层。这有助于及早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并检查残余糖含量。

4.5 去除沉淀物

在整个蜂蜜酒制造流程以及储存期间,都会形成沉淀。大部分沉淀是死亡细胞。一旦主馔曲完成,不再产生二氧化碳,而且产品温度略降低几摄氏度之后,大部分细胞死亡、其他微生物析出盐(如石灰质)等逐渐沉积,从而形成渣滓(又称为“脚”)。这些渣滗含有各种细菌,其中还混有一大批细菌,可以引起新鲜饮品变质,同时它们能发生种种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物质或不良味道,使得成品质量受损,因此必须换掉新的容器进行储存操作。第一次更换应该是在馔曲结束后7天到10天内进行。这一操作简单方法之一就是使用一个塑料管作为虹吸装置,将清洁的一端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此前先把这个塑料管浸入含氯乙酸钾溶液中数小时消毒,然后冲洗干净,再用于抽取。

使用此法提取的时候,要特别留意不要吸收底部未经处理过的地方内容物直接进入新容器内。如果是一般小规模产出,可以将所有聚集起来,用多层纱布过滤出来,而不是加回原来的纯净材料;但对于工业级则可使用板框压滤机或者蒸馏技术提升其高度饱和度。

4.6 贮藏

清洁后的纯净材料倒入新的密封好的容器里,让它充满,但留下足够空间以防止接触太多空气破坏风味。在最初更换后的一年半月左右,再次更换一次并在每份100毫升中加入0-0-50mg偏硫酸钾以保持二氧化硫浓度稳定。这时候新鲜材料已经变得透明且澄清,不论如何都不能让一点点旧材料污染其中。此时贮藏用的所有设备都必须经常保持充满无空隙,以避免表面细菌膜形成。

4.7 杀菌

杀菌,也称煎制,是一种通过加热使得剩下的微生物失活并破坏剩余蛋白质,以及基本固定成分的手段。杀菌条件应考虑能够杀死病原体,但不会造成丢失重要组分或增加成本。

一般建议采用60°C—70°C之间两分钟至三分钟时间长度。但对于少量材 料,可采用隔水加热方式进行杀灭。此外,还可以运用蛇形管、套管或自动调节功能热交换设备等现代设施提高效率。

完成了杀灭步骤后,可以直接将蜂蜜酒倒入既已彻底消毒过的地罐之内,或磨口玻璃瓶中塞紧盖子。如果是在盛大的工作场所环境下生产,可选择陶瓷坛具备妥善消毒手段,如涂抹石灰烘烤便易检漏确认无漏洞,同时防潮保存准备好填充待命状态就能开始灌装作业。一旦灌装完毕立即封严坛口,并记录日期、重量信息标记清楚供日后参考查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蜂蜜酒是一种复杂组合体,它由自然存在的事实来源构成,有的是源自蜂箱里的甜露,有的是在釆炼期间通过其特有的化学变化生成,还有一些是允许限额范围内添加如二氧化硫、二酸根、柠檬酸等辅助剂——尽管如此,最终结果还是很难预测因为涉及到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这样的陈熟期一般至少需要2年甚至3年以上,比如说如果你的陈熟仓库能提供15摄氏度至21摄氏度这样的恒温环境,那么最佳条件已经找到了!当然啦,如果你想要更加深远丰富感的话,你还可以考虑让它静置更多时间,这样做虽然风险较大,但是也有着独特风情——比方说尝试一下老式法国葡萄园风格那样长久陈年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