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挑战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一个复杂问题,它涉及国际合作、经济策略、贸易政策以及前沿科技。科学家们探索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产品的途径,这一目标似乎简直如同打破能量壁垒一样困难。但是,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已经实现了这一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变成糖类和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人类是否能够在工厂中模仿这一过程呢?科学家们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实验室内通过电化学方法和金属催化剂成功将二氧化碳转换为甲烷、乙烯等简单有机物,但对于更复杂的分子,其效率仍然很低。
2016年,一项突破性技术被报道,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发表了一篇论文,展示了一种铜纳米颗粒与石墨烯电极结合的催化剂,可以高效地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酒精。此外,还有许多研究机构也在追随这一脚步,如荷兰科学家直接从空气中生产啤酒,而耶鲁大学的一位博士斯塔福德·希恩则与格雷戈里·康斯坦丁共同创立了“空气”公司(Air Co.),开发了一种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伏特加的技术。这一过程利用太阳能电解水产生氢气,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酒精,并以此作为副产物释放出氮气。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还能够减少传统伏特加生产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
这样的负排放伏特加虽然价格较高,但其环保优势让它在市场上拥有独特竞争力。此外,该公司也开始生产消毒液,以应对疫情期间的需求。一旦规模扩大,这项技术或许能够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工具,为我们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