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药酒配方与中药剂劑一道,自始至终未曾被赋予特定的名字。考古学家在马王堆出土的一批帛书中发现的药酒秘方,便是没有明确的名称。在唐代的方书中,这种情况仍旧广泛存在,如《千金要方·脾脏下》中的“治下痢绞痛肠滑不可差方”,以及《外台秘要》卷十五中的“疗风痹瘿疹方”。直到先秦及汉代时期,我们才能见到最早的药酒命名,比如《内经》中的“鸡矢醴”和《金匮要略》中的“红兰花酒”。这些药酒多以单味药或一方中主药的名称作为其称谓,这种命名方式后世成为重要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代以后,人们对药酒命名的手法日益丰富。传统上有六种主要命名方式:首先,以单味为基础,如羌活酒;其次,以二味并用而联名,如五倍子白矾酒;再者,以几味混合取一个或两个主要成分作为名称,如羌独活酒,或采用简洁易记之法命名,如五蛇酒、五精酒等。第四类则是以人名前缀,例如仓公 酒、史国公 酒等,以纪念之意来命名。而有时还会将人名前缀与某些特定成分结合起来,比如崔氏地黄 酒、周公百岁 酒。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功能和治疗效果进行命名,如安胎当归酩、愈风酩、红颜酩等。这类别于其他形式占据了相当比例。
此外,还有一些直接采纳了已知中医草本配方或成分来作出新的饮品名称,如八珍酩、十全大补酩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小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去创造新名字,但数量不多,不可盈列。此前,《本草纲目》的详细记录披露了69款用于治疗疾病的大众化藥膳飲品,其中每一种均以黄曲美为基础制成,并展示了其各自适用的功效。当我们深入探究这69款饮品时,可以看到米曲美能行气通血脉,对皮肤湿气亦有显著作用,而且可以消毒桐油毒性,同时还能缓解腹泻症状;同样地,五加皮曲美能够支撑筋骨,对风湿痹症有效,有助于填充精髓;而地黄曲美则能够补虚弱壮筋骨,使血液循环更加顺畅,并缓解腹痛问题,以及防止白发出现。此类如此众多,每一种都蕴含着中国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
今日,在医学界,大致按照保健、中医内科、中医外科妇产科儿科学骨伤科皮肤病科口腔牙齿科这七个专业领域分类中国传统藥膳飲品,使得這種傳統飲品既保持了它們對過去時代醫學理論與實踐的一貫性,也通過現代科技獲得了一個嶄新的面貌。然而,由於中國藥膳飲品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它們所包含的地位名稱及疾病描述涵蓋範圍從遠古時期一直到現代醫學,這使得後來人對她進行整理與進一步開發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