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的不是啤酒,是啤水!从工业史的角度来看,消费者们其实是在饮用的是啤水,而非真正的啤酒。二十多年前,工业制成的啤酒是清爽可口的,一瓶几次没什么问题。但现在,即使只是两三瓶,就会感到不适,这并非因为个人的酒量减弱,而是可能与生产商在制造过程中做了手脚有关。
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年来国内啤酒生产商都做了哪些事情。你喝到的并不算作真正的啤酒,只是被称为“淡”的一种。这种淡味主要源于在原料中添加大量大米和玉米等淀粉类辅料,同时降低麦芽和啤花比例,从而实现成本的大幅下降。然而,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大米作为替代品已经不是秘密。在中国最常见的一种国产淡味 啪就是如此。
问题出在于,大量国产淡味 啪酿造过程中的大米使用比例逐渐上升,这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以青岛为代表,其2002年的成本数据显示,大米只占很小一部分,但到了2010年,它几乎占据了全部。这意味着原本只是辅助的大米,可能已经成为主导性的原料之一。而这种情况在许多其他国产大型酿造厂家中也普遍存在。
结果导致目前国产工业淡味 啪原麦汁浓度偏低,平均集中在8P到10P之间。当原麦汁浓度降低时,与其它副产物减少相伴,便导致了风味变得更加淡薄。而当我们回想起十几年前的时光,当我们享受国产 啪时,我们能感受到那份美妙无比。当然,那时候还没有进口 啪可供选择,而如今,无论烧烤再怎么美味,都配上这样的Industrial Lager似乎有些浪费。
国内 酿造工程师们认为,从经济效益考虑,将原麦汁浓度提升至11P以上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他们开始大量添加辅助材料,并且控制原麦汁浓度保持较低水平,这变成了他们主流策略。一瓶普通 的成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包装材料最高达30%,销售及分销费用各占20%;制造、能源和劳动力开支约16%;最后仅有14%用于购买水、麦芽及花卉等基本原料。你所享用的,不再是一个真正 的Beer,更像是Water 和忧伤。不知您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欢迎关注@如意甘肃号 留言分享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