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华润雪花作为国内啤酒市场的领跑者,其母公司华润啤酒在2016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尽管其销量612.8万千升同比下降1.9%,但此表现仍略好于行业平均水平。首席财务官黎宝声在中期业绩说明会上指出,受7月和8月连续炎热天气以及奥运赛事等因素影响,集团销售额实现了低单位数增长,这表明虽然高温带来了短期内的销量增长,但长期来看,由于经济因素、人口结构变化、消费环境等多重原因,行业整体下滑仍将持续。
实际上,即便是早些时候发布半年业绩的百威英博和嘉士伯两大竞争对手,其中国内销售也未能避免同样的下滑趋势。百威英博在7月底发布的半年报中显示,其中国市场总销量381.42万千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8%;而嘉士伯则在推行了一系列效率提升措施后,在中国遭遇了更为显著的8%销售额下降。
从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乃至二三线企业如重庆啤酒和兰州黄河的情况来看,他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而整体形势并非乐观。兴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到,我国自2014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产量持续下滑状态,并预计未来一年或许维持这种状况。此外,还有分析认为,是经济压力、气候变暖以及严格执法对于提高风险都对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当今正值“秋老虎”时节,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已经给予了某种程度上的缓解。不过,即使如此,一位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可能仅仅是一定程度地缓解行业常态化下的较大幅度跌落,因为目前情况已成为行业普遍共识。他进一步指出,无论是天气还是体育赛事,都只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调节作用,最终决定性的是市场基础设施及消费习惯之类深层次因素。
最后,不仅产品开发,还有品牌策略调整也是这些巨头们未来展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华润雪花则计划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以迎合不断变化的人口需求,从而保持其领导地位。在这个背景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单纯饮用啤酒是否助肥,以及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