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原始的酒是野生浆果经过附在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又称为辕酒,其意思是这样的酒是由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发现并造出来的。 我国是世界葡萄的发源地之一,原产于我国的葡萄类植物约有30多种,公元前17世纪初至公元11世纪的殷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采集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中国葡萄酒古已有之 中国葡萄酒古已有之。 缙云氏是轩辕氏的兄弟族,缙云氏约于公元前500多年从北方祖居地迁往江南,随之带来了葡萄原种,慢慢改良、培育、提高和扩大发展,逐步成为人们熟知的水果。 中国古代的许多史籍中都曾提到了中国本土生长的葡萄,李时珍认为葡萄在汉朝以前就已经有了,但还是野生的。关于葡萄两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写道:“葡萄,《汉书》作葡桃,可造酒,人酗饮之,则酺然而醉,故有是名。”“酺”即是大醉的样子,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酺然而醉,故有“酺”与“醄”两字,于是叫作了葡萄。 我国种植葡萄和利用葡萄酿酒最早是在西域,西汉以后开始广泛东传,由此促进了中原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业发展。葡萄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葡萄是人们普遍喜爱的果品,其色香味俱佳,并含有丰富营养,有很高保健价值。 繁荣盛世中的美酒文化 葡萄酒文化的繁荣给文人骚客带来了创作的新灵魂,葡萄因此大量地进入诗文中。我国历史上很多有名诗人、词人都喜欢饮酒,葡萄酒繁荣发展到唐代时,促使诗歌繁荣达到顶峰,使唐代成了一个诗歌层出不穷的盛世,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绩、张秸、李白等都喜欢一边饮酒一边写诗;当时的许多文人学士相聚在一起,也是边饮酒边议经史。 唐代葡萄酒诗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占几人回。” 李白又被称为“诗仙”、“酒仙”,素有“斗酒诗百篇”的名声,他十分钟爱葡萄酒,甚至在酒醉奉诏作诗时都还忘不了心爱的葡萄酒,他在《对酒》一诗中写道:“葡萄酒,金笸箩,昊姬十五细马驼,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杯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李白迷恋葡萄酒,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里,《襄阳歌》可以说就是他的葡萄酒醉歌,他在《襄阳歌》中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葡萄初酦醉。此江若变作春酒,垒由便筑糟丘台。”诗人李白幻想将一江汉水都化为葡萄美酒,每天都喝它三百杯。 盛唐时的人们不仅喜欢喝酒,而且是喜欢喝葡萄酒,唐朝之前的古人们主要是喝低度米酒,但低度米酒无论色、香、味哪个方面都无法与葡萄酒媲美,这也就给葡萄酒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太平御览》一载,唐太宗贞观13 年(640 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了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酿法后,不仅在皇宫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配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好,味道也好,兼有清酒的风味。 自称“五斗先生”的王绩不仅喝酒,还精于品酒,因此写过《酒经》、《酒谱》等品酒的文章,他在《题酒家五言》、《题酒店壁》诗中写道:“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江。相逢不令尽,另后为谁空。”这是一首十分得体的劝酒诗,朋友聚宴,杯中的美酒是竹叶青和葡萄酒,王绩劝酒道:今天朋友相聚,大家可要喝尽樽中美酒一醉方休,它日分别后,就是再喝同样的酒也没有兴致了。 酒一直是诗人们的创作伴侣和灵感催化剂,葡萄酒里有博大精深、如醉如痴的酒文化,有海阔天空,有小桥流水,有宏图大略,更有诗情画意。葡萄酒是一种享乐的酒,是太平盛世阳光下的美酒,需要有足够缓慢的心情让它在舌尖和口腔里打转,才能让时光和享乐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