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队伍往往被视作业绩冲刺的“急先锋”,不同的销售队伍也反映着酒企不同的渠道模式和发展思路。
如果将几大酒企的销售队伍规模统计一番,你会发现,有的酒企销售人员不及行政人员一半,有的却已建立浩浩荡荡的“万人铁军”;有的酒企过去一年急聘业务人员,有的其他岗位缩减近半,销售队伍却扩容数倍。
总体来看,销售队伍规模“飞升”是酒业近两年的新气象,白酒企业手握“重兵”反映了怎样的行业变革?
❶
销售大军“飞升”,洋河破万,老窖7000,汾酒4000
根据白酒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截止2017年末,洋河销售人员占比却已基本追平生产人员,而占比更高的舍得酒业已经达到近60%。
由于统计口径因素,年度报告公布的员工人数可能与市场实际情况有所偏差甚至相去甚远。
去年便有传闻,洋河销售人员已经破万,泸州老窖则在去年启动一轮1200人的销售相关人员大招募,最新的数据显示,泸州老窖销售人员已经超过7000人。
据此前信息披露,汾酒在2017年已增加销售人员1000人,明年还要在此基础上再增1000人,销售公司和地聘人员最终要超过4000人规模,通过持续打造专业化、标准化的销售队伍,以支撑汾酒的市场发展需要。
舍得酒业方面也在日前公开表示,改制之后,一些部门员工比以前缩减近半,但销售人员增加数倍,现已接近3000人。
去年以来,茅台酱香酒队伍同样扩容明显。截至2017年9月,酱香酒公司团队人员便从上一年的200多人增加到600余人。由于内部机构改革,原有的四个部门变为十四个部门,并设立了首脑机关、运营中心,又在运营中心下设了六大事业部。可以窥见400余人的增量中销售人员占比极高。
整个白酒行业的销售队伍正在迅速壮大。
❷
销售队伍扩容≠人海战术
人海战术曾统帅过快消品行业的一个时代,啤酒行业的几大巨头也曾在“人战”上掀起“疯狂的炮火”。但正如快消品行业早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白酒行业的这轮销售团队扩容也远非“人海战术”可以解释。
以酒企销售团队为原点,可以窥见白酒企业服务渠道和扁平化倾向,当然也折射出企业与消费者对话的强烈诉求。最近一两年,大规模、高频次的地面活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从服务渠道和直控终端的角度来看,洋河是一家颇具代表性的酒企。洋河的市场销售人员大体分为“跟户式”和“跑点式”两类,前者主要围绕经销商开展工作,后者则主要协助酒商跑终端网点。在过去,跟户式业务员的占比较大,2017年两者已经趋于平衡。
最近一两年,白酒企业举办地面活动同样典例颇多。2017年,郎酒在200多天里举办了800多场“青花盛宴”,意味着平均一天三四场,这是销售团队为之奔忙的一大重点。
同样在2017年,泸州老窖在“国窖荟”模式上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这一全新模式主要针对国窖1573终端客户,对终端客户进行升级,并且兼顾各配送合作伙伴的附加服务协作。9月下旬成立的“成都国窖荟”,曾创下59天直控终端3700余家的业绩记录。
汾酒同样是地面活动的高手,去年以来“青花汾酒 清香盛宴”走向全国各地,刮起一阵清香风潮,在山东等重点市场尤其成效显著。近来启动的“行走的汾酒”大型文化巡展,首站济南便达到了“霸屏”酒业的效果。
可以看出,在消费趋势革新的背景下,真正的地面战并非单纯拼人数,而是把服务和氛围做到极致,只不过过程中,“人”成为重要一环。只有有了充足的人手,转型升级重构“人、货、场”才有可能。
❸
越来越多的人投入酒业,带来了什么?
众所周知,白酒行业一直是纳税大户。2017年,19家白酒上市公司缴纳税费达到546.52亿元,同比增长16.40%,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民生立下汗马功劳。
事实上,白酒行业也是吸纳就业的大户,生产和销售两大环节创造了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在茅台镇、二郎镇、习水镇等地,白酒企业更是地方支柱。
2017年,报告曾发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动员令”,包括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等。
各酒企不断壮大自己的销售队伍,不但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为人才流动提供了环境。
更重要的是,这些被吸纳进酒业的销售人员被赋予了多一层身份。饮酒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白酒行业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担当者。这些以创造销售收入为己任的业务人员,尤其是重点参与到地面活动的从业者,实际上无形中参与和推动了一场场文化传播事件,参与到了一线的消费者互动沟通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