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连续25个月的负增长后,自2016年8月份开始,啤酒行业增长由负转正。然而,进入2017年的终端消费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随着社会即将迎来啤酒的消费旺季,每家每户都在期待市场的回暖,但各大啤酒厂商为抢夺市场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呢?记者深入了解发现,多个啤酒企业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蓄势待发。
青岛啤酒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该公司早在去年12月份就已经开始准备,将渠道和优化经销商,以餐饮包量协议或销量奖励来续签专卖合同。在流通渠道中,则通过在一二月份搞终端售后陈列来迎接旺季。
珠江啤酒厂也对记者透露,他们今年为迎接消费旺季的调整活动包括加大套餐压货、执行开点优惠夜莺活动开拓烧烤档、扩招临时促销人员,加大奖盖投放比例、经销商赊销月结,并增多常规推广活动的频次。
雪花啤酒厂则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压满终端库存,以增加公司销售额来迎接旷日持久的春节假期。而尽管这些措施与往年相比并无太大的新意,其力度却明显加大。
企业加大活动力度迎接旷日持久春节假期背后的原因是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只好跟对手抢食,只能保量求生存。”珠江啪酒店的人员如是说。
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华润成为受益者之一,一家独大的格局已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中小型企业没有空间,他们瓜分剩余25%市场份额。对于此情况,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竞争方法已从局部竞争转为整体对抗,而行业逐步分化,使得竞争也不断加剧。
而行业竞争背后,是产能利用率低下的现实。华泰证券最近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有400多家中小型微brewery生产高质量产品,它们瓜分剩余25%市场份额,这使得整个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不利于提升龙头产业的地位和议价权。这也是导致国产品牌无法享受行业格局显著改善带来的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我国面临进口商品冲击仍比较严重。数据显示,从2011到现在进口商品数量累计增长了近9倍,在高端领域尤其突出。而国内则主要集中在金字塔塔腰和塔基被国产品牌占领,因此,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国产品牌纷纷优化产品结构发力中高端产品,如青岛精酿等高端品种更是受到欢迎。
但尽管如此,对于未来是否会出现真正回暖趋势,还需观察继续。此外,由于某些企业抬高了价格,一波涨价事件引起公众关注,但这种价格上涨并非单纯供货价格上涨,而是在品种结构调整、新品种推出减少投入费用降低回瓶费等形式发生。此次涨价可能只是部分地区特殊情况下的调整,而不是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