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折的面前,是否能将其局限于一个特定的领域,而不是让它泛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挫折商的人,他们不仅能够看到挫折背后积极的一面,而且还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让它们影响到其他方面。相反,低挫折商的人则倾向于扩大化地看待每一次失败,使得一个小小的打击成为他们整个世界观上的巨大阴影。
就像一位母亲,在家庭财务困难时期,她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智慧和勇气来应对挑战,最终开了一家早餐店,即便冬天火烧了脸,也坚持到底。这就是内心强大的力量,与外部条件无关。而有些父母却可能不自觉地制造延伸,比如因为孩子数学成绩不好,就给孩子报了补习班,但要求孩子在物理和化学上弥补,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制造更多的问题。
耐力(Endurance),斯托茨认为这是衡量一个人抵御逆境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指出,耐力并不是简单地忍受,而是一种建立在洞察力、希望与乐观基础上的智慧忍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他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依然保持冷静,并且能够从中学习,从而最终取得胜利。
袁绍虽然也有优秀的谋士,如田丰和沮授,但他往往只愿意听取那些符合自己自我形象的建议,不愿接受真实存在的问题,因此无法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这说明,在处理压力和挑战时,有着强烈内聚性自我的人,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更能从逆境中成长。而那些缺乏这种自我支持的人,则更容易被问题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