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又称俄得克,是俄罗斯和波兰的国酒。它在斯拉夫语中意味着少量的水,这也是其名字由来。在人们心中,伏特加往往与冰天雪地、豪气干云相联系,它代表了俄罗斯民族的坚毅无畏和纯净无暇。伏特加是一种纯粹的烈酒,其优质基酒用途广泛,是所有蒸馏饮品中弹性最大,可塑性最高。
作为一种直接纯饮或作为调酒基酒,伏特加展现出其刚直干脆、洁净纯洁的一面。由于其绝对的纯净,没有掩盖和层次感,因此它是完美的调味料,为各种饮料增添劲道。清澈透亮是伏特加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不仅体现了醇厚,而且也反映了制作工艺上的精湛。
历史上,伏特加有着悠久而扑朔迷离的地起源。一说16世纪伊凡雷帝时期便已出现,而古俄罗斯文献中提到的疑似“伏特加”的词是在1533年诺夫哥德编年史里,被解释为消毒药物。而据传15世纪末,有一群修道院僧人尝试制造消毒液,但一个好喝的人发现这种液体也可以当作饮品享用,从此人们开始改进口感。
波兰人则认为被称作Gorzalka的大多数早期版本已经存在于公元8至12世纪,他们认为最早的是从冰冻葡萄酒产生出来,因为冰点低,可以通过结冰后去除部分,使剩余部分成为蒸馏效果。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伏特加鼻祖。而波兰最早出现类似的文字是在1405年的法院文件中,之后克拉科夫、波兹南和格但斯克三城市成为了著名产地之一。
19世纪,由于民间酗酒严重,加之工业带动,使得伏特ガ品质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1895年,一项法令规定必须经过精馏并过木炭层,这使得今日我们所见到的高质量原浆形成。此外,一些历史学家将这款烈性的白色液体誉为“俄罗斯神”,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命运。
尽管如此,在20世纪初之前,它们还被称作第21号餐桌酒或者面包酒,但直到20世纪初才正式定名为“Vodka”。帝国时期,大麦成为主要原料;苏联时期,更广泛使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并进行发酵、蒸馏、过滤等工艺,最终形成高纯度烈性食品——即今天我们所知晓的大众文化中的Vodka。不过不同国家对于Vodka定义各异,有些甚至使用不同的原料,如法国诗洛珂采用葡萄制成。
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国家对Vodka标准不断调整,比如德国提出的新标准要求任何非谷物马铃薯糖蜜制成者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以确保消费者能够识别出真正来自某个地区或生产方法的手工级产品。然而,这样的争议也不断激发新的创新,以及对于如何定义这款标志性的精神之水新思考。不论何种形式,都有一句评价:"没有黄油,也没有肥皂,但一定要有沃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