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出发,短暂的车程便带我来到共乐镇新阳村。村庄的一角,矗立着一座两层白色楼房,这正是新阳村居民口中耳熟能详的“致富工厂”。工厂内,整齐排列的三十余台缝纫机上,一群女工们忙碌着,他们的手脚灵活而专注,每次完成一个精致的五粮液包装品后,就会是一阵欢声笑语。

这些小型生产车间遍布在兴文县各个贫困山村,是五粮液集团公司推动产业扶贫项目中的创新之举。它们不仅成为了脱贫攻坚战场,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和增收的希望。新阳村与众多其他同样面临空心化问题的地方一样,由于缺乏支柱产业,大部分留守妇女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她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经济独立,但往往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

然而,在2017年,一切都有了转变。当年,五粮液集团公司援建了“扶贫车间”,并将其中一条生产线赋予了新阳村。这块土地上的50多名留守妇女终于找到了她们辛勤工作、改善生活条件和提升家庭福祉的途径。在这家由政府支持、企业指导、技术培训以及订单支持共同打造的小规模加工企业中,她们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同时还能照顾家庭,让孩子受教育。

廖先玉,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她曾经是本地的一个贫困户,如今,因为丈夫外出务工和她在“扶贫车间”的努力,她家已经成功脱离了贫困。“这里既安全又舒适,而且工作量充足,我每月都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收入。”廖先玉满怀喜悦地说,“‘扶贫车间’就是我们家的‘金矿’。”

除了个人收益,“扶贫车间”也为整个社区带来了新的财政来源。陈小华表示:“去年,我们通过‘扶贫车间’总共收入3万多元,这对我们的集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至今为止,五粮液集团已经投入100万元用于改进“扶ohenCar”、“捐赠300套缝纺设备,并提供技术培训、管理服务及订单支持。此举不仅激励了当地500名妇女找到就近就业,还让他们每年可以增加12百万人民币给社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今年4月份,一行50余人包括李小波等来自兴文县委以及员工前往五粮液集团进行学习交流。在圣山家纺公司,他们参观布料配送和产品制造流程,并接受专业人员关于操作技巧及难点解决方案方面深入交流。此类学习活动不断发生,对解决技术难题大有裨益,为培养合格产业工人奠定基础。

如今,“扶ohenCar”已成为兴文县12个行政单位(社)启动点之一,其模式创新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同促成了彼此之间的大获成功。对于企业而言,它节约了土地费、新建厂房费及人员培训费用;对于集体而言,它通过租赁厂房、承接订单及管理服务等方式预计每年可增加近10万元;而对于那些参与者则实现了一份稳定的高额收入,使得他们的人均月收入超过2千元,与国家规定标准相比更是显著提高。这一切都是基于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以企业作为引擎,以集体作为基础设施,以劳动力的技能提升为核心,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与共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