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两大标准:黄酒国标13662与17946的差异与应用
在中国,黄酒是悠久的传统饮品,其生产和销售受到国家标准的严格监管。目前,中国有两部关于黄酒质量控制的主要国家标准,即GB/T 13662-2006(简称“国标13662”)和GB/T 17946-2012(简称“国标17946”)。这两个标准分别对黄酒的制作工艺、成分、容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那么,这两部国家标准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标准发布的时间。国标13662是在2006年发布,而国标17946则是在2012年更新发布。这意味着,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往往会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要看看这两个国家标准对于黄酒成分有何不同规定。在制备过程中,国标13662更侧重于原料选择,比如明矾作为防腐剂使用量不得超过0.5克/千克原浆,而国标17946则增加了对酿造设备卫生条件、酵母菌种类以及发酵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范。
再者,在容器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国标13662,对于储存容器必须符合食品级塑料或其他材料,并且不允许直接接触到食品。而在最新的一版《食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包装材料》中,它进一步强调了包装材料应无毒害,对味道影响小,并且可以保证食品安全。
最后,不同地区可能还会有自己的地方性规章制度,比如江苏省就出台了《江苏省地方性標準黃酒生產技術規范》,其中包含了一些针对当地特色的生产要求。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也开始采用绿色环保理念进行生产,如减少糖分添加、使用天然香料等,以此吸引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总之,无论是从历史背景还是具体内容上讲,黄酒国标13662与17946都各有特色,都代表着不同时代对于这个古老美酒行业的一种理解和规范。如果你是一个热衷于探索美食秘密的人,或许了解这些细节能够让你的味蕾感受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增添一份文化底蕴。此外,对于想要入行或者提升自身技能的人来说,这样的知识也是非常宝贵的一个财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