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药酒配方与古代中药处方一样,往昔无一具名。在被发掘于马王堆的帛书中记载的药酒配方中,确实没有具体名称。这种情况在唐代医药著作如《千金要方·脾脏下》中的“治下痢绞痛肠滑不可差方”以及《外台秘要》卷十五的“疗风痹瘾疹方”等处仍旧保留着。此类未命名之法,在先秦及汉代已有所见,如《内经》中的“鸡矢醴”及《金匮要略》中的“红兰花酒”,多以单味草药或某个主治成分作为其名称,这种命名方式后世亦常用。

自汉代至今,药酒命名方法逐渐丰富化。传统之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首先,以单一草药制成的品种,其名称即取自该草;其次,以二味合制而得之品,其名字通常由两味植物联称,如五倍子白矾酒;再者,以多味混合而成的产品,则选择其中重要的一两味,或以简便易记之法定名,如羌独活酒、五蛇酒、五精酒等;此外,还有以人名、功效或功能为号召,如仓公酒、史国公酒和北地太守 酒,以及崔氏地黄酒和周公百岁 酒等;最后,有些则直接从中医诊断或治疗原则上取材,如安胎当归 酒、愈风 酒、红颜酩 和腰痛酩 等。此类命名在传统医学界占据相当的地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如白色具有抗炎作用 的青囊酩 或戊戌酩 等数不胜数。李时珍先生在其巨著《本草纲目》里详细记录了69种不同的用途各异 的 药用烈性饮料,其中大多数都是以黄色的米浆做基底制作出来,每一种都服务于特定的医疗目的,比如米浆可用于行气利水解毒症,而五加皮浆可以助力筋骨并促进血液循环。而地黄浆能够补充体力并增强肌肉力量,同时还能调理心血管疾病。当归浆则是为了治疗女性月经不调问题。而枸杞子也被用于改善视力,并且帮助身体恢复活力。茴香油对缓解腹泻和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中国历史悠久的醇香烈性饮品,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按照现代科研分类,被分为保健、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骨伤科皮肤科口腔科等领域,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它既保持了传统又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这项工作历经千年演变,最终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片繁荣景象。但由于这项文化遗产如此庞大且深远,对这些历史遗迹进行整理与发展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