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药酒配方与古代中药剂剂同样缺乏特定名称,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记载的药酒配方,便没有明确的方名。这种情况在唐代医书中仍然普遍,如《千金要方·脾胃经下》中的“治腹痛肠滑不可差方”,以及《外台秘要》的“疗风痹瘾疹方”。最早出现药酒命名的是先秦和汉代,如《内经》中的“鸡矢醴”及《金匮要略》中的“红兰花酒”,多以单味草药或一方主要草药命名,这种方法后世成为重要的命名方式。自汉代以后,药酒命名方法逐渐丰富,传统命名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以单味草药制成的,以其名字作为名称,如羌活酒。2.二味草药配制成,以两种草药联名如五倍子白矾酒。3.以多味草藥制作,用一个或两个主草藥作为名称,或用简便易记法如五蛇、五精、五枝、二藤等。4.以人名前缀,如仓公酒、史国公酒、北地太守等,以纪念之意。此外,有时也会将人名前缀与 草藥名稱或功效结合起来,如崔氏地黄酒、周公百岁等。在功能主治方面也有很多,如安胎当归饮料、愈风饮料、红颜饮料、小腹痛饮料等。这类命名在传统中占有相当比例。而且,还有一些直接使用中医处方和 草藥名稱作为名称如八珍饮料十全大补飲料。此外还有从不同的角度来命名的一些,比如白色薬膏飲料玉液飲料紫色飲料戊戌年份號稱仙靈之物青囊飲茶,這種類型較少,不一一列舉。
至于现代,我们知道了69个不同类型的薬膏可用于治疗疾病,每一种都是用黃色的米釀製成。一篇著作——本草纲目详细记录了这些69个藥膏,它們各有特殊療效,比如米釀——通血脈,润皮肤;枸杞——补虚弱;當归——调经水;茴香——治肝火热症状等。
中国藥膏既是一種特殊材料,也是傳統醫學的一部分,在現今醫學界,它被接受為兩個系統都能理解的大科分类法分為保健、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妇女科、中儿童科、中骨伤科、中皮肤科、大耳鼻喉科学、大口腔科学等專門領域,因此保持了它獨有的傳統同时又通過現代科技獲得了新的面貌。
然而,由於中國藥膏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其功能與主治範圍不僅包括過去幾千年的病症,更包含現代醫學中的各種疾病,因此內容豐富且廣泛,是後人對其整理與開發工作量巨大的挑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