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发展的关键是价格回归

在我看来,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黄酒没有跟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消费升级的步伐,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1990-2010年。黄酒落后了,落后的环节很多:包装、营销、人才结构、产品创新……尤其是价格。

二十年前,茅台多少钱一瓶,现在多少钱一瓶;二十年前,洋河卖的是大曲,如今卖的是“蓝色经典”;二十年前,葡萄酒刚刚为国人接受,卖的七、八元一瓶的“红葡萄酒”,如今全部变成了“橡木桶”,主线产品价格在两百元以上……二十年前,黄酒有散装有瓶装,散装一元左右、普通瓶装二、三元/瓶,如今,黄酒依然有散装有瓶装,但售价并未显著提升。

黄酒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了。可以说,它的平均价格是所有酒类产品中涨幅最小的,即使不能赶上物价增长速度。黄酒具有着“最中国”的文化底蕴,但其当前的价格并不符合“世界三大古酒”的称号,不符合消费者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也不符合产业环境对企业经营越来越严苛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原材料和人工)持续上涨,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对企业利润压缩极大。因此,要让黄 酒焕发生机,就必须让它回到一个更为合理的地位——回到能够获取合理利润回报和投入更多创新元素以支持行业健康发展的地位。

那么,“合理”的定价标准是什么?从市场流传的声音看,我们认为传统餐饮市场中的绍兴老白干等高端品类应该达到四五年的葡萄wine同期水平,即68-88元/份量单位。这也是因为当时正处于葡萄wine快速增长期,那种吃喝感受和价值体现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新型食品与饮料的一个重要参考点。而现在,与此同时,将会更加强调品牌故事背后的历史深度以及那些独特性味所带来的文化享受,这些都将成为提高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让绍兴老白干等高端品类回到这个位置,并非简单地提价,更是一次深刻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次重新思考自身定位和价值表达机会。在这样的路径下,当我们看到每个玻璃杯里的液体时,不仅能感受到历史悠久,而且还能感受到现代化生产方式下的质量保证,以及未来可能带给我们的新体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坚信,在寻找正确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那一步,因为这将决定这一代人的足迹留存在未来的脚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