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黄酒新标准实施:拒绝添加剂,追求原汁原味
随着9月21日广东省卫生厅发布的《广东黄酒》地方标准DBS44/002-2013的正式实施,广东省食品安全领域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这一新标准明令禁止除了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外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为什么选择出台黄酒地方标准?新标将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他们共同探讨了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及其对未来影响。
"我们的目标是提升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更放心地享用我们生产的黄酒。" 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副局长朱思旭表示。由于气候、工艺等差异,与其他产区有所不同,广东黄酒需要制定结合自身特点的标准。此前,由于执行华东地区工艺制定的GB/T13662《黄酒》标准,有些企业为了达标便采取了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手段,这在新的地方标准中被严格禁止。
自2002年起,省级协会不断向上级反映情况,但一直未能引起改变。在2007年制订的小曲糯米酒地方标准也存在问题,因此,在省卫生厅和协会支持下,一年的努力后,《广东黄酒(征求意见稿)》最终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本土品牌抱团共建“良心标准”,通过行业协会、研发中心及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小组,对《廣東黃酒》的定义、分类以及技术要求进行研讨,并组织草拟了《廣東糯米酒》(草案)。
甘萍副处长指出,该草案经过专家研讨后,更名为《廣東黃 酒》,并且形成了更加全面反映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产品特点的地方性標準。检测中心负责承担数据及汇总工作,为起草提供基础数据;客家研究中心与三友酿造公司则主动承担起草工作。
在新標中取消氧化钙、β-苯乙醇指标,并调整非糖固形物指标和氨基酸态氮指标。“禁止添加剂就是为了体现广东黄wine重新回归到自然酿造,原汁原味的特色。”侯嘉佳说。他还解释,比如β-苯乙醇虽然对品质有一定衡量意义,但可人为增加检出值含量,而现阶段难以发现这种外加行为,因而取消该指标。
新標準將對業界產生改革並呈現強者恒强效應,如龍乡贡牌客家黃wine等龙头企業將引領轉型升級提升產品質量,使消費者更加放心飲用廣東黃w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