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连续25个月的负增长,自2016年8月份开始,啤酒行业增长由负转正。对于2017年的终端消费表现,以及各大啤酒厂商在即将进入消费旺季时所进行的调整,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青岛啤酒、珠江啤酒和雪花啤酒等多家企业已经做好准备工作,蓄势待发。青岛啤酒早在去年12月就开始准备,将餐饮渠道通过餐饮包量协议或销量奖励来续签专卖合同,在流通渠道则通过一二月份搞终端售后陈列来迎接旺季。
珠江啤酒则计划加大套餐压货,加强开点优惠夜莺活动开拓烧烤档,并扩招临时促销人员,加大奖盖投放比例,经销商赊销月结,并增多常规推广活动的频次。而雪花 啤 酒已经开始压满终端库存,以增加公司销量来迎接旷日持久的消费高峰期。
尽管这些措施与往年相比并无太大的新意,但其力度却明显加大。这背后是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在中国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品牌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中小企业则分得剩余的一小部分。此外,由于进口啤酒的冲击仍比较大,这些国产企业纷纷优化产品结构,发力中高端市场。
在应对旷日持久之际,许多生产商选择提高价格。一位经销商向记者透露,一些企业提价不是单纯涨价,而是通过调整品种结构、新品种上市、减少市场投入费用或降低回瓶价格等方式实现涨价。这种涨价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成本和运费成本上升引起,同时也反映出某些地区如北京燕京啤酒提价的情况。
然而,即便如此,大多数人都认为当前行业尚未真正回暖。从终端消费来看,没有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尤其是在餐饮渠道,因餐饮市场调整而倒闭现象频发,对于业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传言甚至某些大型公司不得不进行裁员。
总体而言,从新渠道电商等活跃情况看,不同传统渠道并没有看到任何回暖迹象。而对于未来是否会有所变化,还需观察。但按照目前趋势,可以预测未来几年的变动不会太激烈,将保持稳定性,将在正负一两个点范围内波动。不过,无论如何,都需要不断适应变化,以维持竞争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