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众多酒企也将他们视为潜在的目标群体。一时间,传统酒业掀起了一股年轻化“减龄”热潮。从最初的青春标语系列酒到搭车“国潮”的文化酒,从降低度数到迷你瓶身,从混搭软饮到新奇口味。各类新潮白酒、精酿啤酒、露酒、米酒等新品频现。这一届的“酿造者”,为了吸引年轻人可谓是尽显百宝。甚至把0糖0脂0卡概念生拉硬套到了产品上面,营造出讲悠远文化、品健康生活、喝时尚潮流的饮用氛围,以期感动年轻消费群体。然而,无论故事再多样化或格调再高端,或是品味再潮流,也未能出现一个品牌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心中。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曾红极一时的小型品牌在2019年的销售额达到30亿元后,便遇到了增长上的天花板,有经销商表示老客户留存率和复购率较低。

有人说:“年轻人不喝酒,是因为还不到时候。当人们达到一定年龄,他们自然会端起杯子。”那么,现在的年轻人是否会经过时间沉淀而开始喜欢喝?面对这个问题,专家资本和企业都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近来,由于年轻人的在社交场合中的拒绝喝酒社会新闻频繁出现,这暴露出这一代对于饮食乃至生活态度——不喜欢,就不喜欢。在过去,传统“聚餐”代表一种秩序与阶层文化,而饮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社交筹码与情感连接器。但这份游戏规则与权力关系已被现代个性张扬追求自我的一代看作落后的愚昧之举。

笔者认为,在这种消费环境下,不如直接了解他们需求认同他们方式迎合个人喜好推出适合其年龄段的人们所需产品,而不是大张旗鼓地质问“你为什么不喝”,更应量身打造附身聆听“客官,您想尝试什么?”其一告别盲目跟风;其二告别盲目创新;其三告别误解需求。

通过自身独特风味打动消费者远比昙花一现网红走得久远;避免盲目的跟风效应选择独特口感让自己的品牌脱颖而出;最后深入理解实际需求比追求噱头更有吸引力。此外,还要考虑缓解疲劳醒神快减少宿醉和健康负担等核心需求,让产品真正符合用户的心理期待和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