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连续25个月的负增长后,自2016年8月份开始,啤酒行业增长由负转正,那2017年的终端消费表现如何呢?眼看又要进入啤酒的消费旺季,各大啤酒厂商为抢夺市场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呢? 对此,我发现,多个啤酒企业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蓄势待发。青岛啤酒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我介绍说,公司早在去年12月份就已经开始准备,调整渠道和优化经销商。具体而言,在餐饮渠道中,青岛啤酒主要通过餐饮包量协议或销量奖励来续签专卖合同,而在流通渠道中,则通过在一二月份搞终端售后陈列来迎接旺季。 珠江啤酒厂的工作人员也透露,他们今年为迎接消费旺季的调整活动包括加大套餐压货、执行开点优惠夜莺活动开拓烧烤档、扩招临时促销人员,加大奖盖投放比例、经销商赊销月结,并增多常规推广活动的频次等。 雪花啤酒厂相关人员则向我透露,他们已经开始压满终端库存,以增加公司销售并迎接旷日持久的春节假期期间需求增长。而尽管这些措施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的新意,但其力度却明显加大。

企业加大活动力度迎接旷日持久春节假期期间和夏天高峰时段,以及其他重要节庆时段所带来的额外需求,是为了应对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只有一家能成为龙头。”上述珠江 啸吼吹雪 啾咕咕 呀噢呵呵 的员工如是说。在过去一年里,一些巨型国际集团,如百威英博并购南非米勒,使得华润成为受益者,从而收回剩余49%的股权。一家独大的华润,其它几家巨型企业如雪花、百威英博、青岛、日本等,也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然而,这种竞争不仅限于国内,还有来自进口品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如麦克辛斯(Mackeson)、卡尔斯特罗姆(Carlsberg)等。此外,还有400多家小型、中型企业瓜分剩余市场份额。这使得整个行业变得更加激烈,每一次价格战都可能决定一个品牌是否能够生存下来。

对于未来,我认为,由于产能利用率低下导致过剩供给以及进口产品不断冲击国产产品,所以虽然很多品牌试图通过高端化策略来提升自身价值,但真正稳定增长还是面临着挑战。不过,与以往相比,现在每次调价都是基于更精细化分析,不再单纯依赖降价吸引顾客,而更多地考虑产品结构升级和服务体验提升,这无疑是积极向前发展的一步。但总之,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必须适应市场变化,同时保持耐心,因为任何产业都需要时间才能从周期性波动中恢复过来。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正确路径,让这个美味但竞争激烈的小镇继续繁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