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发展的关键是价格回归
在我看来,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黄酒没有跟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消费升级的步伐,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1990-2010年。黄酒落后了,落后的环节很多:包装、营销、人才结构、产品创新……尤其是价格。
二十年前,茅台多少钱一瓶,现在多少钱一瓶;二十年前,洋河卖的是大曲,如今卖的是“蓝色经典”;二十年前,葡萄酒刚刚为国人接受,卖的七、八元一瓶的“红葡萄酒”,如今全部变成了“橡木桶”,主线产品价格在两百元以上……二十年前,黄酒有散装有瓶装,散装一元左右、普通瓶装二、三元/瓶,如今,黄酒依然有散装有瓶装,但散装酒售价已经提升至三、四元左右,在餐饮线上的价格,也就卖到三、四十元!
黄酒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了。可以说,它们平均价格涨幅最小甚至赶不上物价增长速度。然而,其文化底蕴和历史悠久使得它拥有着“世界三大古酒”的称号,不符合消费者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也不符合产业环境对企业经营越来越严苛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原材料和人工)急剧上涨,加之成本与收益差距扩大,使得黄色的竞争力日益削弱。因此,是时候让这类美食回到合理价值区间,让企业获取合理利润,为行业投入更多创新元素,以此促进整个行业焕发活力。
那么,“合理”的定位是什么?市场流传一种观点认为传统餐饮中的主流销售应该回到五六年的葡萄 wine水平,即68-88元/每份。这一点本文亦持同样意见。当时正处于葡萄 wine 快速增长期,在江浙等地,有些标杆产品以不同价格带出现。
为什么绍兴能不能像葡萄 wine 那样呢?一切问题都源自于消费者需求。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全体协同努力,以提高品牌形象并增加市场投入,使合作伙伴获得稳定的利润支持。
我们必须认识到,那些2500年的历史传承独特口感丰富养生内涵确实构成了真正中华国粹。如果我们的责任就是将这些宝贵资源摆放在更多人的餐桌之上,那么现在就应该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从而推动这种美食重新占据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