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酒类企业纷纷将他们视为潜在目标。传统酒业中,一股年轻化“减龄”热潮席卷而来。起初是青春标语系列酒,再到文化酒的国潮热;从降低度数,到迷你瓶身设计;从与软饮混搭,到尝试新奇口味。新型白酒、精酿啤酒、露酒和米酒等产品层出不穷。这一代“酿造者”,为了吸引年轻人,不惜尽力。在健康概念被强加于无形之时,他们营造了一种讲究悠远文化、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体现时尚趋势的饮品氛围,以此打动年轻消费群体。不过,即便故事再丰富,风格再高雅,品味再前卫,也无法真正触及年轻人的内心。行业内部透露,有曾经红极一时的小品牌,在2019年的30亿收入后,便遭遇了增长的天花板。一位该品牌经销商表示,其老客户留存率和复购率都相对较低。

有人说:“青年人不喝酒,是因为还不到时候。当他们达到一定年龄,就自然会端起杯子。”然而,这个问题是否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由专家们、投资者以及企业们似乎都不敢妄下断言。

近期,因为年轻人在社交场合中的拒绝敬 酒或罚款行为频繁出现,这反映出青年一代对于饮食乃至生活态度——即使不喜欢,也不会去喜欢某事。而过去,“聚餐”代表的是一种秩序与阶级文化,而饮用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社交筹码与情感联结手段。但面对如今追求个性张扬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青年群体,这些传统习俗已被贴上“落后”、“愚昧”的标签。

笔者认为,在这种背景下,与其坚持传统方法强行推广,而应深入理解他们的需求,并认可并迎合他们独特的心理需求。此外,还应当量身定制适合这些消费者的产品,而不是单纯地问候为什么不喝而没有实际行动。此举可以帮助我们告别盲目跟风,更好地保持自身特色,以及更准确地洞察用户内核需求,从而创造更加持久的人物关系和长远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