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的传奇:从评酒会到香型的划分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为了振兴酿酒工业,轻工业部举办了一次历史性的评酒会。这场盛事不仅为中国白酒界带来了荣耀和声誉,更是酱香型白酒命名之始。然而,当时对酿造技术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只能根据品德、好评、历史等条件来选出代表性佳作。
随着科技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尽管都是白酒,但因原料、工艺、设备以及产地不同,每一款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些差异为后来的香型分类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李兴发领导的小组精心分析并区分出了茅台酒中的三大典型香气——“酱香”、“醇甜”、“窖底”,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
到了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一系列创新性的标准被提出,将白酒按照糖化发酵剂进行分类,并将它们细分为五种基本类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类别。这一划分,不仅给予了每一种风格更明确的地位,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选择指南,从而使得“ 酱”与“ 酒”的千年情缘最终走向成熟。
因此,我们今天品尝到的那些令人回味无穷的酱油般醇厚又复杂口感,便是这一长河岁月中智慧与技艺相结合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也正是如何将一次简单的事物——一个名字——塑造成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故事。